謝凱可不相信這事兒。
想要追問,又覺得是132廠自己的內部事務,最終沒有繼續。
“他們想要擴大生產線。”鄭宇成很清楚132廠的想法,“殲7每年空軍都有訂單,現在外貿雖然不是特別好,每年也有幾十架。而我們那邊在建廠,他們是知道的,想要把我們捆綁在一起。”
“如果這樣,直接說不就行了?趙副廠長去哪裡了?”謝凱很好奇。
鄭宇成他們應該知道的。
“幫埃及人建廠去了。”汪貴林說到,“當初從我們那邊走的,那個時候132廠就想要擴生產線,沒法確定我們的戰機在哪裡生產,加上手中沒錢……”
“難道我們準備在沈飛生產?”謝凱好奇地問道。
沈飛那邊可是有著殲8的生產任務,小子日雖然不算紅火,至少也不會餓著了。
“都缺訂單,沈飛一直在找我們,希望可以合作,當初咱們挖了他們不少人,也沒法厚此薄彼……”鄭宇成苦笑著說到。
國內可以生產殲7、殲8戰機的單位不少。
而空軍訂單不多,要想升級裝置,研究新的技術,就不能沒有訂單。
“沈飛之前給了多少訂單?”謝凱問道,“即使我們沒有從沈飛挖人,也必須支援他們。”
雖然對於沈飛謝凱始終沒有對於132廠這樣喜歡,但是不管怎麼說,沈飛是國內航空系統技術實力最雄厚的飛機設計製造單位。
蘇27跟蘇30,那是必須要買回來的,沈飛在這些戰鬥機上投入的精力還是非常多的。
蘇27跟蘇30要是給132廠與611來完成國產化,比沈飛更不容易。
到了現在,必須得支撐著全國整個系統一起發展,要不然,到時候配套都沒有。
“80架的訂單,給了20架零部件製造。”鄭宇成說到。
謝凱聽了直搖頭,“太少了,這次美國這邊的一百架訂單,如果落實了,給他們一半吧。反正我們自己又不會搞組裝跟生產工廠。”
“他們那邊的生產,質量可不好控制!”汪貴林道明瞭原因。“運到沒多的殲8,美國人發現,兩架戰機的零部件都沒法互換,公差很大,幾乎每架戰機的零部件都沒法用到別的戰機上面。”
國內對於生產標準化,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
“七專技術協議不是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了嗎?”謝凱疑惑地說到。
七專技術協議,在七十年代末期就開始從航天系統開始推廣,那時候還是7905技術協議,79年頒佈的,主要針對航天電子元器件。
到了八十年代,84年的時候,形成了新的8406技術協議。
8406技術協議被要求在全國軍工領域推廣,執行的企業並不是太多。
謝凱從冒頭開始,就要求404按照8406技術協議要求的七專技術協議來執行,特別是大量外協零配件都是由不同的配套單位生產,這種技術標準就變得更加重要。
所以現在404這邊對於七專技術協議的運用,已經得心應手,甚至配套工廠,只要不按照七專技術協議來的,都會失去配套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