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也是。搞出來材料,需要強度更高的刀具,否則無法加工……”汪貴林也感慨著。
404有專門的工裝夾具刀具生產車間。
他們的基礎材料研究就是基於這個車間的技術,只不過現在這個車間僅僅只是負擔樣品生產,材料研究等,則是歸屬到專門的材料研究部門裡。
現在展開渦扇0的技術論證工作,也就是理論設計前的準備工作,各種方面的問題,都會全面而直接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在目前的情況下,僅僅憑藉我們一家的能力,哪怕是設計出來,都無法讓設計轉化成技術,最終變成產品。”姜晨陽好像根本不怕得罪謝凱,“全國聯動,所有單位共同努力,都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這跟我們之前下馬的很多專案相似,效能指標非常高,有的設計已經完成,卻無法從圖紙走向產品。”
一句話,渦扇0的效能指標過高,現在不太適合搞。
廖東風擔憂地看著汪貴林跟謝凱兩人。
一旦他們不樂意了,以後東風動力廠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他們不再是原來那種屬於國家撥款的單位,國家撥款在沒有生產訂單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啥經費。
這兩年的主要生產都是給32廠生產戰鬥機配套的發動機。
現在產量什麼的都少了很多,殲7、殲8這樣發動機的生產,全國任何一家航空動力廠都能生產,競爭非常激烈。
平時大家基本上都是保持著餓不死的狀態。
“那就慢慢搞。”謝凱依然堅定著自己的看法,“之前不是說要跟幾家單位合作?無論是東方汽輪機廠,還是430廠等,合作都可以。但是,我們需要的合作不僅是他們,應該是全國所有涉及航空發動機的單位。”
“搞這麼大?”廖東風有些不相信地看著汪貴林。
“之前就說了,為了航空發動機,我們不惜代價。”謝凱平靜地說到,現在這還不算是不惜代價的程度。“汪主任跟管理委員會覺得,只是三家單位聯合,技術經驗依然不夠,不如全國聯合起來公關。”
謝凱直接就把這事兒推給了汪貴林,他們比自己更有說服力。
汪貴林倒也沒有去解釋什麼,直接介紹了情況,並且說將會請已經年過80高齡的沈鴻部長來幫忙主持全國的所有單位的協同研發。
真的搞得大了。
遠遠超過廖東風等人想象。
“西航發430廠的貝斯發動機技術,我們可以借鑑,加上F4來自普惠公司的的TF30P42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還有普惠的JT3D等發動機技術,這樣一來,容易多了。”姜晨陽說道,“設計方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問題不是太大。唯獨就是加工製造能力。”
“那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先設計出來再說。”汪貴林見謝凱不吭聲,主動說道,“這次我過來,就是準備跟他們溝通一下跟其他單位合作的問題。究竟是以這個專案為基礎,打造一款強勁的核心機,還是先搞個稍微簡單一些的技術驗證的核心機,技術成熟後再全力投入到渦扇0上,還是直接加快渦扇0的進度。”
“渦扇,還搞嗎?”孫宏擔憂地問道。
渦扇的改進型號,雖然推重比達到了國產發動機領域破天荒的高度,可沒有適用的物件。
東風動力廠實力不錯,同時搞三個或者四個發動機專案,就太勉強了。
這也是一直以來困擾著所有人的問題。
“如果先搞技術難度低一點的,就以渦扇跟渦扇8的一些技術融合來搞一款核心機;如果單獨搞,渦扇的改進工作,得持續,不過不能像現在這樣持續的大規模投入。”
“渦扇不是沒有適用物件……”孫宏幽幽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