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盾359無論是價格,還是其他,雙方都沒有太多的意見,合同直接準備著。
易卜拉欣再次找謝凱的時候,卻沒有找到人。
謝凱跟汪貴林兩人去了東風動力廠。
東風動力廠這幾年絕對是國內航空動力系統中發展得最快的單位,幾乎網路了國內所有動力單位的優秀技術人員。
給運十配套的渦扇8,給殲9配套的渦扇6兩個專案都在東風動力廠繼續研製,並且開始進行小批次制式。
4.5萬噸大壓機投產成功,使得這兩個專案的關鍵製造工藝得到突破,現在兩個專案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廖東風一邊帶著謝凱跟汪貴林兩人往總裝車間內走,一邊介紹著兩個專案的情況。
以原本的蓉城發動機廠為基礎,現在的精密加工車間裡面,幾乎都是全新的數控加工裝置,車間也遠比原來變得整潔多了。
對於機械加工的車間,無論是汪貴林還是謝凱,都沒有太多的關注。
在蓉城,沒有任何一家單位的機械加工裝置有現在的東風動力廠強悍,404接手這家動力廠後,僅僅是裝置跟廠房投資,就超過了2億。
不過這邊的機械加工能力,再怎麼強,都是沒法跟404基地紅旗機械廠的精密機械車間強的。
四軸在東風廠,只有一臺,還是壓軸的頂級裝置,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在這裡根本就看不到。
紅旗廠的四軸幾乎成了絕對的加工主力,五軸現在也開始為中國國防發展而發揮作用。
所以,這兩人根本瞧不上這點技術。
渦扇發動機的整體渦輪盤,加工都是由404做的呢。
“渦扇10專案準備的怎麼樣了?”謝凱最關心的就是渦扇10。
搞出了渦扇10這樣推重比達到10的大推力發動機,才能進一步改進,研究尾部帶有向量噴管的向量引擎。
沒有向量引擎,要搞隱身戰機,那就是個笑話。
“還在論證階段。從渦扇6跟渦扇8的技術基礎跨越到推重比10的發動機,理論方面,搞起來都不容易。”廖東風語氣中有著很多的無奈。
國內在渦扇發動機的經驗跟技術儲備都不足,上馬推重比10的渦扇發動機,確實比較困難。
“我們該做的,都沒少;現在,就看你們了。”謝凱說到。
一開始,謝凱就說,404為了航空發動機,不惜代價。
從東風動力廠劃撥給404後,無論是基礎設施配套,還是研究經費,完全沒有任何的剋扣。
整個404下屬工廠中,東風動力廠的研究經費,甚至比運十等其他專案還多。
為的,就是解決航空心臟病的問題。
“具體情況,還是讓姜總介紹吧。”廖東風滿腦門冷汗。
謝凱倒也沒有說別的,他清楚發動機沒有那麼容易搞出來的,想想看,秦嶺發動機用了好幾十年才搞出來,現在他對渦扇十的期待也就沒有那麼急切了。
即使搞出來隱身的殲20,那也是絕對保密的。
國家經濟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動不動都是多少億一架的隱形戰機,別說裝備不起,用都用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