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前這些導彈不同。
發射後進入到大氣層上空,確實按照拋物線的軌跡在走,卻在即將到達33000米高空的位置,尾部助推器分離開來,同時,導彈主體則是改變姿態,貼著大氣層滑翔……
軌道變化太大。
剛滑翔沒有多遠,居然又開始彈頭向下,在這個階段,又脫離一節助推器。
大螢幕上看不到影象,卻能看到這些導彈的執行軌跡,助推器在脫離後,由於慣性,依然向前;而導彈主體,尾部點火,傾斜著向下。
這對雷達的計算能力要求非常高。
甚至,對攔截的技術,要求也非常高。
如果戰爭中,遠端彈道導彈使用這樣的技術,還能攔截?
太詭了!
開發這種導彈技術的團隊,太邪惡了。
“報告,敵方導彈分離,可能是分導模式……”
無論是紅旗9的探測雷達,還是防空一師野戰遠端雷達站,所有看到空中不算密集的24個目標瞬間變成48個的雷達官兵們,都絕望了。
以目前的野戰雷達,同時跟蹤這麼多目標,計算機本來就已經有些勉強了。
導彈不是普通的戰機,飛行速度更快,需要雷達發射跟接受訊號的速度更快,這就對資料處理能力要求更高。
野戰雷達站,根本不是大型探測雷達那樣不移動,可以建設超級計算機來處理各種龐大的資料……
尤其是探測距離數百公里。
空中有著各種干涉……
所有人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哪怕原來自信心滿滿的人,在這一刻,也湧現出了深深的無力感。
紅軍指揮部。
鴉雀無聲。
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們,都突然發現,現代的高科技的仗,他們不會打了。
對方導彈既然無法攔截,他們就只能被動挨炸。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打什麼?
撤離?
根本撤離的時間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