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236 新技術帶來的巨大風險與回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36 新技術帶來的巨大風險與回報 (3 / 3)

潛臺詞很明顯,這種技術,他們也不能保證。

採用新技術,風險性肯定會高很多。

“我就想知道,三年內,是否真的能把這東西整出來。”鄭宇成這一次被打擊的非常嚴重。

原本是指望著有了65000噸大壓機,就可以搞更多先進的專案。

“可以!”沈鴻咬牙說道,“這是我們根據目前現有基礎做出的綜合評估,同時,也是最快可以製造出來的時間。”

“風險多大?成功的機率多少?如果這種技術失敗,備用方案是什麼?”謝凱比鄭宇成清楚,他不關心什麼時候能製造出來,更關心的是,技術可靠程度達到了多高。

“你對大壓機瞭解的很清楚?”謝凱提出的問題專業程度,是沈鴻跟褚國榮都沒想到的。

“原理我知道,不過具體技術細節就不清楚了。”謝凱說道。“我們手中有全套國家下馬專案的具體技術資料……”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他解釋了一句。

如此一來,讓兩人眼神中的驚奇就更甚了。

“在華清大學,我們透過超級計算機進行了多次有限元分析,以1:10的比例製造了一臺4500噸的全金屬模型,以電測法等手段為主,對各種載荷工況下機架、橫樑等結構件以及重要零件進行強度、剛度等測試,並與超級計算機的有限元分析結果對比,最終確定主體結構……”褚國榮介紹著。

“國內現在開始採用有限元分析了?”謝凱以前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東西。

國內什麼時候開始採用前沿技術,都是屬於保密的。

華清大學在他們的大壓機專案上採用有限元分析,如此一來,會讓結構可靠很多。

“一直都在使用,不過以前超級計算機效能不好,計算結果很慢。”沈鴻說道,“國內航天領域一直都在用,否則我們的研發成本不會遠比國外低。就連運十團隊,也都是利用有限元分析,才能清楚他們飛機的安全飛行時間……”

沈鴻的話,讓謝凱明白,國內沒有他們想象那麼好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差。

解決問題的手段,就那麼一些,國外在用,國內同樣也是沒少。

“這樣說來,成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鄭宇成聽不明白,但是卻能判斷他們的意思。

“如果是採用大鑄件結構,我們可以保證100%成功。不過加工精度差,最終也沒法再向6.5萬噸大壓機發起衝擊,這種傳統的技術用到6.5萬噸大壓機上,使用壽命不會超過十年……同時,精度差的幾乎沒有什麼大的作用,維護成本也將會非常高……”沈鴻耐心地解釋著。

要想對65000噸大壓機發起衝擊,就必須得采用新的技術設計。

如何選擇,這得看鄭宇成跟謝凱。

他們要用傳統結構來搞出45000噸大壓機,以後再搞65000噸大壓機,難度不會有所降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