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大學機械系研究領域主要是這方面,當年承擔國內八萬噸跟十萬噸大壓機設計工作後,沒有幾年就拿出了設計圖紙,甚至對外表示,已經完成了16萬噸級別的大壓機設計工作。
國內那時候用不上這麼大的鍛壓裝置,一旦國家需要,只需要按照圖紙進行製造就可以了。
“確實如此,如果現在開始生產,大壓機的一些技術只能達到國外六十年代的水平……”陳銘善也不隱瞞。
6.5萬噸大壓機專案立項是在七十年代為大飛機,殲九戰機以及一些重點火箭型號配套而提出來。
“夠用不?”鄭宇成問馬鳳山跟程不時。
兩人忙不迭點頭,“完全夠用了。”
4.5萬噸的對運十就足夠,有6.5噸的,自然沒有問題。
“沈部長,這事兒,就得麻煩您了。”鄭宇成笑著對沈鴻說道,隨後也不再開口了。
原本需要討論不少時間的東西,被鄭宇成幾句話就弄得進入了即將開工建造的程度,所有人臉上神色各異。
謝凱在一邊更是雲裡霧裡,他對於國內目前的大壓機情況瞭解的並不詳細,基地搞到的下馬專案,他也沒有仔細看過資料。
之前鄭宇成跟汪貴林等人討論的時候也沒說到了可以直接開工建造的程度,來的路上褚國榮也說正在研究是先搞3萬噸還是4.5萬噸。
“我麻煩什麼?這可是國家最需要的國之重器!”沈鴻笑著說道,“放心,我再忙,也得先幫你們把這東西弄出來。國內很多年沒有再出現技術大會戰的情況了。”
“您親自主持工作,我肯定放心。”鄭宇成笑著說道。
“那好,咱們再在這邊等兩天,我們請相關配套單位技術負責人這兩天搞過來,直接甩開膀子開幹!”沈鴻的話,確定了馬上就要動工了。
謝凱不由急了。
但是這裡沒有他說話的份兒。
會議本就沒有開多長時間,加上都沒有吃飯,晚上一行人在二重招待所的食堂吃飯喝酒,同時繼續討論專案,謝凱一直都聽著。
“老鄭,這就開整了,咱們哪來那麼多錢?”謝凱跟鄭宇成兩人一個房間,回去後,就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原本不是說很多問題嗎?怎麼這就直接動手建造了?”
這是謝凱最想不明白的。
“要不然,你以為我帶你來這邊幹什麼?華清大學那邊沒有問題,他們只負責設計,不過二重這邊,良心就大大的壞了……他們希望利用我們的經費,以生產試驗機的名義來搞一臺3萬噸甚至4.5萬噸的大壓機!”鄭宇成笑著給謝凱解釋。
“他們提出先建造這技術難度小一點的也沒錯啊。”謝凱不解。
“先建造,我們需要的不夠用,是不是還得繼續建造?”鄭宇成問著謝凱。
謝凱點頭,“蘇聯十多臺呢,咱們國家多一兩臺也是好事,尤其是很多4.5萬噸就能鍛壓成型的,完全沒有必要佔用6.5萬噸大壓機的生產能力。”
“對啊,所以,我們搞6.5的,二重自己搞4.5,但是他們沒錢。”鄭宇成一笑,滿口的白牙露出來了。
謝凱明白了一些,不過沈鴻的態度,讓他有些不明白,分明就是站在鄭宇成這一邊的,“沈部長為什麼要幫咱們說話?國內裝置更多,製造能力更強,不是更符合他的願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