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軍工子弟> 1821 瞧不上伊爾-76的技術資料?那搞安-124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821 瞧不上伊爾-76的技術資料?那搞安-124吧 (1 / 4)

第1821章 瞧不上伊爾76的技術資料?那搞安124吧

“具體情況,還是要等首飛後,根據試飛工作來確定,畢竟,現在我們得到的,都是理論資料。”馬老告訴謝凱。

謝凱也知道情況。

飛機再大,理論效能再強,都只有飛起來後得到實際資料才能知道。

理論跟實際總會有很大出入的。

現實中,有很多因素是之前無法預計到的。

“首飛還有多久?”謝凱直接問了時間,“我們需要根據運15的具體效能資料來決定引進多少伊爾76。”

“總裝還有三個星期才能結束,地面滑跑實驗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程不時看著馬老,馬老暗中點頭後,才謹慎地說了一個時間。

半年的地面滑跑實驗,已經很快了。

每一次的試驗,都是為了找出問題,然後改進設計,最後在地面上沒有任何問題,才能開始首飛。

任何一款飛機,從樣機制造完成,到最後試飛定型,都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很多甚至長達數年甚至十年時間。

眼前的這架,其實算是運15的第二架樣機了。

第一架用來做地面靜壓力實驗的,已經在實驗車間,大多數實驗都已經完成了,最後將會被破壞,用來檢驗飛機結構設計的強度等。

至於更早期用於風洞實驗的模型等,那都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

研發成本高,週期長,就因為這些工作缺一不可,任何實驗資料都不能少。

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用各種省錢的土辦法來創造更高效的方式,當年沒有超級計算機,用算盤打出原子彈各種理論資料,最後比超級計算機還精確。

運10在研發過程中,一直都缺經費,所以,各種省錢的土辦法都用,最後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理論。

在繼續研製過程中,之前用的方法,不僅可靠,還讓研發成本大幅度下降。

可謝凱現在需要知道這飛機的真實效能資料。

“這跟採購伊爾76沒有多大關係吧?即使實際效能符合理論資料,發動機也會限制批次生產。”程不時擔憂地看著謝凱。

雖然他一點都不願意國內採購別的飛機。

“如果效能符合理論資料,咱們就直接用錢砸發動機出來。少量採購伊爾76填補尋求就行了。”謝凱明確表示了自己的態度。

只要國產大飛機能有前景,符合需求,尺寸什麼的小點,都不重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