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國內沒有完善軍工製造體系,所有裝備都靠採購。很多時候,採購的裝備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被收了錢的國家以各種理由卡脖子,拒絕交付。
甚至,在之前兩伊戰爭中,戰爭前定的武器,到八年戰爭結束都有很多武器裝備都沒完成交付。
卡奇姆並沒有因為謝凱說他們也是受害者就改變態度。
“謝凱,我們從歸國引進的生產線已經完成,到現在尚未開工,連提供維修培訓都很難……”
伊拉克的薩德25工廠,原本是為了空軍發展而建立起來,之前就承擔一些維修任務,甚至在總統的計劃中,將會自己改進飛機,並且對飛機升級……
跟中方合作談妥後,薩德25工廠擴建廠房、安裝中國提供的戰機生產線。
生產線已經安裝除錯完成,技術工人培訓合同都即將結束,到中方技術人員快歸國的時候,中方該提供的第一批零部件都沒到位。
當初合作協議中,伊拉克分三步引進中國超7A戰機全套生產技術。
第一步:中方提供整機及生產線,對伊拉克技術工人、維修保障團隊進行培訓,完善保障系統。
第二步:中方提供部分零部件,伊拉克技術人員在中方技術人員指導下,開始組裝戰機,並且建立實驗檢測系統。
第三步:伊拉克技術員按中方提供的圖紙和技術標準,引進中國零部件,獨立組裝超7A戰機……
當初伊拉克為建立自己的戰機生產能力,才簽訂這樣的技術引進協議。
伊拉克空軍裝備的戰機數量不少,所有的戰機都從國外引進。
伊拉克國內覺得一方面成本太高不划算,另一方面則是國防安全都由其它國家把持,一旦開戰無論西方國家還是蘇聯,都會以他們國家利益為前提來考慮,拒交本應交付給伊拉克的各種武器裝備……
兩伊戰爭時期,如不是向中國採購武器裝備,伊拉克在戰場上的消耗根本無法得到補充。
卡拉姆見謝凱等中方人員閉口不提這事,現在不提更待何時?
最好讓中方立即提供零部件讓他們開始組裝。
汪貴林見伊拉克人面露不悅,趕緊解釋,“諸位,請放心。按合同,第一批應該交付給貴方的零部件和電子系統都已打包裝箱完成。同樣出於對安全效能的考慮,還沒起運,這些零部件可以立即起運。”
“第一批有多少?”卡其姆問中方人員。
“五架。”謝凱平靜地說道。
按照合同,中方第一批只需提供2架戰機的零配件由伊拉克進行組裝。
由於各種原因交付時間晚了,中方第一批交付給伊拉克5架戰機的全套零部件,很多零部件早生產出來,並且組裝成了部件。
易卜拉欣在旁邊很少說話,這時候不得不提醒伊拉克軍方人員:“諸位,當初我們跟中方簽訂的合同,明確要求由我們自己組裝,不僅超7A,主要是超7B。”
卡其姆等人自然知道伊拉克跟中方簽訂的合同。
現在中方連超7B試飛都沒完成,他們怎麼組裝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