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米沙維奇夫斯基不說話,奧列格也意識到失言,嘆了口氣。
“從中國引進技術,中國是否會同意先不說,中國一直都是希望拿到他國先進技術,我們從中國引進,需要多大的代價?除非用讓中國人更動心的技術交換,中國人怎麼會同意?”
米沙維奇夫斯基贊同地點點頭。
要想從中國拿到技術並非易事。
“可以先儘快從中國採購一批電子元器件,更換部隊戰機上的。國內加快這方面的研究,以我們的技術實力與基礎,只要投入足夠,不會需要太長時間就會解決。”
米沙維奇夫斯基對蘇聯研發能力還是有很大信心。
可他們也知道,加大投入,不過是一句空話。
兩人達成一致意見後,再次召開相關部門開會。
聽到航空工業部和軍事工業委員會兩位大佬都同意從中國引進基礎電子元器件裝在蘇聯最先進的戰機上,斯科爾涅夫,則提出了反對意見。
“諸位,中國的電子元器件因為引進西方技術,在材料上,確實比我們稍好。可他們的製造精度比國內差了不少。控制精度都比國內差很遠,這些電子元器件甚至會影響我們最先進戰機的效能發揮……”
契爾尼舍夫機械製造廠負責生產RD33發動機,自然清楚需要什麼電子元器件。
總工維什尼亞克也瞭解中國技術水平,同樣向大佬們表明,中國製造的精度差。
花大代價引進中國技術效能落後的電子元器件,完全是在浪費經費。
也無法解決問題。
米沙維奇夫斯基提議,“或許可以考慮與中國合作,共同研究生產這些電子元器件。他們基礎材料好,我們製造實力強,研發經驗豐富……”
“合作研究?”
所有人表情變得複雜。
跟中國人合作生產,他們有些無法接受。
向來只有蘇聯提供技術援助中國,在合作中占主導地位。
現在強大的蘇聯居然淪落到跟中國聯合研發。
把中國這技術落後的國家上升到技術先進的蘇聯平等地位進行合作,蘇聯怎麼能接受?
落後始終是落後的。
米沙維奇夫斯基看著眾人複雜的神色,心中很難受。
強大的蘇聯,到這樣的地步。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中國確實比我們落後,但大家得認清事實,目前國內經濟狀況根本無法支撐我們花費大成本研究,空軍列裝戰機必須儘快更換電子元器件……只有利用中國的經費,我們的技術優勢,合作研究才更符合國家利益……”
一直沒吭聲的蘇霍伊總經理,米哈伊爾·波戈相看著眾人,“沒什麼難以接受的。我們最先進的蘇27戰機,都已經從中國引進火控系統跟雷達來升級,搞個基礎電子元器件研究合作怎麼就難以接受了?”
戰機火控雷達這樣先進的東西,都從落後的中國引進了,再引進一些電子元器件,有什麼難以接受的?
蘇霍伊總經理的話中,滿是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