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是好方法。
可這樣的合作模式,對於中國人來說,好處更大。
中國國內的市場組建飽和,一旦得到蘇聯龐大的市場,這將會讓中國人輕工業發展更快。
經濟增長上來,投入到科研方面的資金也就越多。
“部長,中國人確實也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好處。不過,這樣的合作,對於國內經濟也是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擁有高額利潤的情況下,國內相關單位在生存壓力下,將會快速調整他們的產品,甚至是擴大規模……一旦國內可以充足供應,我們就不需要中國人提供這種型別的輕工業產品……”
奧列格說道。
這麼多年,蘇聯一直在按照計劃生產。
國內的單位在生產過程中,根本就不會去注重提升產品質量以及提升技術競爭力。
數十年前,中國等國的汽車跟電視機等,都需要從蘇聯進口,到現在,蘇聯的汽車工業發展也不咋樣,技術沒有得到多少的提升,就連曾經先進的電視機,目前也都變得落後了。
蘇聯國內的技術體系,屬於極端的矛盾。
軍事科技相關的技術,那絕對是全世界前列,甚至不少在引領著整個世界科技發展方向。
而跟民生相關的普通生產技術,這麼多年,一直都沒有什麼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無法得到提高。
“先向政府詢問,看看是否能得到支援……”奧列格沒有武斷地做出決定。
這樣的合作,必須向政府申請。
經濟越來越差的狀況,讓蘇聯政府焦頭爛額,西方世界不斷地擴大對蘇聯的封鎖,甚至各種輕工業產品都需要蘇聯付出極高的代價。
聽到這樣的合作方案,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
尤其是蘇聯國家銀行,現在根本就不敢輕易擴大鈔票印刷規模。
一旦多印刷了,通貨膨脹率上升,根本就無法控制……
幾十億的業務,對於龐大的蘇聯國家銀行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至少需要100億盧布以上,才會產生一點效果!”
蘇聯國家銀行行長安德烈如此說道。
對於這樣的合作方式,蘇聯財政部同樣也支援,如果規模擴大,國內的經濟狀況完全可以得到好轉。
“烏克蘭方面可以作為試點,由他們跟中國人合作,成功後,再全面推廣,不僅是中國,其他有想法的國家,也可以談合作……”
蘇聯政府作出了指示。
“跟中國人合作沒有問題,但是合作總金額,不能低於100億盧布!”奧列格很快就回復了季米諾夫。“中央銀行可以向你們提供貸款,最低額度100億盧布……”
季米諾夫等人傻眼了。
100億盧布,可以讓他們過幾年好日子了。
但是哪裡有那麼多技術賣給中國人?
何況,這麼龐大的資金,中國人會不會被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