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咱們怎麼辦?”
尤里亞夫一臉擔憂地看著對面的部長。
原本他們以為,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說服航空工業部甚至軍事工業委員會。
卻沒想到,僅僅只是解釋了具體的操作模式,最終沒有人反對,甚至國防部跟財政部都非常支援他們的計劃。
“確實是非常難以讓人解決的問題。先不說中國人敢不敢接受這樣龐大數額的貸款,僅僅是我們有多少技術能值這麼多錢,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季米諾夫很憂傷。
原本他們不過想要搞幾億美元,那樣整個烏克蘭的航空工業部都能快活好幾年,不用再因為經費問題而擔心。
第二架安225,只需要不到6000萬盧布,就能繼續製造出來。
核心的主體部分,這些成本高的都已經制造出來了。
“安22技術,我們即使要高一些的價格,也不可能高得太多,太高了中國人不會要的;哪怕是D18T發動機的全套生產技術,最多也就值5億盧布左右……”尤里亞夫滿臉苦惱。
他們沒有足夠的技術來湊足百億盧布。
安124倒是值錢,可那玩意兒,蘇聯不會批准出口,中國也買不起。
“D18T發動機技術,可以要求中國人支付8億盧布以上!”一直都沒有怎麼說話的貝斯特羅夫突然開口了,“既然軍事工業委員會跟政府都支援,完全可以要求庫茲涅佐夫設計局提供安22使用的HK12MA發動機的全套技術,這樣一來,僅僅是安22的全套生產技術跟資料,我們都可以要價超過12億盧布……”
“那也不夠啊。”
季米諾夫根本就沒去想一直反對出售技術給中國人的貝斯特羅夫為什麼會這樣提議。
價格太高,中國人不會同意的。
可價格太低,烏克蘭航空工業部下屬的各個單位的技術,根本就無法湊夠100億盧布。
湊不夠100億盧布的貸款,這合作,就無法得到中央財政的支援,他們一盧布的貸款都無法獲得。
“米17使整機發動機,也可以提供給中國人,中國人在直升機研發上,現在主要跟西方國家合作……”就連反對最為激烈的馬達西奇航空公司總設計伊夫琴科,同樣提出了可以出售什麼。
他的開口,讓季米諾夫終於意識到了不對。
米8跟米17直升機的發動機,只有馬達西奇航空公司可以製造,擁有全套技術啊。
這些雖然都已經落後了,可蘇聯依然裝備了不少這些直升機。
“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