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安22完全可以一次運輸2輛359坦克。
白彥軍聽起來,感覺好像很有道理,實際上卻認為這玩意兒國內空軍並不需要。
目前一旦再一次引進大型運輸機,運15的研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他如何能同意?
即使幫秦飛引進,也不行。
秦飛是沒錢的,引進這飛機生產技術,又得讓他們404掏錢。
“你想沒想過,秦飛沒有錢引進,依然得我們墊付。空軍不可能投資,而國家財政撥款更是指望不上,經費被擠佔,基地所有開支都得壓縮。”
白彥軍苦口婆心地勸說謝凱。
奈何,謝凱根本就不聽勸。
“不需要空軍的投資,也不需要財政撥款,可以直接從蘇聯貸款引進安22的全套生產技術。對於他們來說,效能落後而被放棄的運輸機在引進過程中,不會有任何難度。甚至對蘇聯來說,會非常樂於見到我們引進這種飛機。”
一個技術強大的中國,蘇聯跟美國都是不願意看到。
中國技術越先進,對他們形成的競爭壓力就越大。
中國在消化了這些技術後,完全可能會向國際市場出口。
國際上噴氣式軍用運輸機本來就競爭激烈,市場上再增加一個強勁的對手,哪個國家不願看到?
安22這種被認為是落後的渦輪螺旋槳飛機,對中國的好處不僅只是運營成本低,可以作為軍用運輸機,也可以改為民航客機。
如同安東諾夫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說的那樣,這對中國航空製造技術,可以起到完美的升級作用。
中國航空工業系統都是學習蘇聯發展起來的。
安東諾夫在開發出安124這樣的大型運輸機之前,精力都是放在渦輪螺旋槳飛機上。
安22這款世界上最大的渦輪螺旋槳飛機,那是渦槳飛機的巔峰之作。
對於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技術一脈相承,工業標準相同,安22一旦引進,已經消化了的安12技術的運8,技術跟效能可以很快升級到安22的級別。
白彥軍真心無法說服謝凱放棄引進的想法。
謝凱都說了可以從蘇聯貸款,他還怎麼反對?
“你真的想搞?目前空軍真沒有這樣的需求啊!”
“不是我們想搞,是安東諾夫非得把這款運輸機的技術賣給我們。也許他們只想賣飛機,安東諾夫的製造工廠,已經沒有什麼訂單,工人被分成幾班幹活……”
謝凱把安東諾夫的情況做了介紹。
“咱們技術人才儲備不夠。”白彥軍繼續找理由。
他不同意謝凱引進這款被蘇聯放棄了十多年的安22渦輪螺旋槳飛機。
蘇聯人放棄了十多年的,絕對不會沒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