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也是因為距離太遠,英國參與作戰的只有航母上搭載的海鷂式戰機,對於阿根廷空軍裝備的戰機來說,根本沒有多少優勢。
如果比兩國空軍,英國完全是碾壓阿根廷空軍,但是空軍取得的戰果卻沒有多大。
換成蘇聯跟美國來,戰爭結果絕對不會這樣。
這兩個國家的軍事裝備發展,向來都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軍事裝備技術發展方向。
如同曾經蘇聯的鋼鐵洪流淹沒了強大的德國先進坦克部隊,隨後蘇聯在鋼鐵洪流隊伍建設的方向道路上越行越遠,全世界就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都跟著建設他們的鋼鐵洪流……
巴基斯坦沒有能力裝備這樣輕重搭配的戰機,只能想辦法來裝備一款先進的航程遠的戰機,再裝備一批航程近的戰機,以高低搭配來彌補無法輕重搭配的缺陷。
要是裝備太多數量的超7A這種航程不足,作戰半徑小的小短腿戰術戰機,未來就不好搞了。
“我們可以以超7A跟超7B兩種機型來作為談判的籌碼。”穆巴拉提醒著,“超7B本來就是超7A的雙發版本,效能肯定會有很大程度的升級……”
對於穆巴拉來說,投資中國的科研專案,就得中國方面沒有研究出來的時候就投入進去,才能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效益。
“359坦克早期投資的5000萬美元,已經全部回收回來,甚至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技術,哪怕這些技術在國際上有些落後,只有建立了完整的基礎,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藉著這次機會,建立我們的戰機研發生產體系,以後更先進的,我們可以慢慢自己研究。始終靠買,我們買不來穩固的國防。”穆巴拉明確表示自己的看法,這也不是第一次。
在巴基斯坦是,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有他一個人。
戰爭中吃過大虧的國家,才有這樣的想法。
蘇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成立,那時候他們國家甚至沒有完成工業化,可在短短的幾十年,技術發展到人類的極限,這一切都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世界經融危機,美國大量的工廠破產倒閉,蘇聯從美國搬回去了整個工業基礎體系,從而才有了現在跺跺腳地球都得抖幾抖的蘇聯。
歐洲各國,原本都是工業強國,最終因為美國,自廢武功,相信美國的一體化,結果他們現在工業系統被廢掉,只能跟在美國屁股後面搖旗吶喊……
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有遠見,他們不會只買裝備,而是要全套的技術。沒有技術,寧願放棄先進的裝備。只要給全套的技術,哪怕技術落後一些都不是事兒。
就這樣,中國的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起來。
原本蘇聯援建的基礎工業體系,中國人已經消化完成,現在蘇聯不提供的,正在從跟他們關係變得友好的西方國家搞到。
穆巴拉甚至可以確信,只要中國人繼續研究下去,到最後,融合了蘇聯跟西方國家兩種技術體系的中國,技術將會引領全世界的科技發展方向。
巴基斯坦需要向中國學習,從中國引進他們融合了蘇聯跟西方技術體系的各種基礎技術,在未來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可中國人並不願意向我們提供技術。如果他們願意提供技術,我們的超7A跟超7B總數量甚至可以裝備300架,由中國提供核心零部件,我們先生產一些簡單的零部件,然後再逐步生產核心零部件。”達斯特拉姆思量了一番,跟阿倫塔爾合計之後,才謹慎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