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車公司成立的時間跟運十專案差不多,但是空中客車已經獲得了很多訂單,運十到現在,都沒有獲得適航許可……
“運十,我們自己搞!慢慢地搞。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需要這個技術的積累。馬老,如果我們跟洛克希德在合作過程中,外交關係發生變化,最終結果會如何?”謝凱很無奈。“馬老,您青年時期就發下誓言:努力學習和掌握先進的航空技術,親手設計製造中國自己的飛機!我希望的是,中國的領空上,飛的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哪怕效能差一些!只有我們自己擁有全套製造技術,才不會被卡脖子。”
馬鳳山為中國大飛機付出了太多。
甚至,在運十下馬後,最終整個人鬱鬱而終。
那不得不說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大損失。
而運十的下馬,很大程度同樣因為發動機無法配套。
美國人根本就不願意大規模地向中國出口成套的發動機,他們更希望出口中國成品飛機,把中國的航空工業變成他們航空產業的下屬。
最明顯的就是巴西航空製造業。
原本巴西航空製造業從69年成立後,實力就比較雄厚,可也正是因為美國等航空公司的插手,最終讓這家公司只能生產120座以下的商用噴氣客機……
馬鳳山有些尷尬,程不時想要解釋,最終也被他給阻止了。
莫齊完全沒想到,謝凱平時的工作是這樣的。
這對她造成了太大的衝擊,她覺得謝凱離她越來越遠的根源也找到了。
這再也不是那個為了她跟王浩開著模型坦克在家門口對決的謝凱了。
“這事兒不能幹。如果要引進,我們就沒有必要持續對運十投資。”當謝凱跟鄭宇成在秦飛的招待所安置下來後,鄭宇成嚴肅地對謝凱說道。“要不然,運十最終會受到影響,我們有限的經費,絕對不能用到引進生產技術上。我們更需要完善配套產業!”
對於鄭宇成有這樣的認知,謝凱並不驚訝。
老傢伙不喜歡從國外買技術,更喜歡自己搞。
哪怕比國際上差一點,至少不求人。
“如果不是為了配套,我們搞這個幹什麼?把運十上的投資隨便用來投資什麼專案,早就回本,每年產生大量利潤了。”謝凱不滿地說道。“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
“只要咱們不同意,誰都沒辦法。”鄭宇成點頭,“一會兒李明山來了,咱們直接跟他說清楚,要是上面的意思是跟美國人合作,我們就不參與這個專案了。”
“李首長要來?”謝凱一開始以為鄭宇成忽悠他的。
看來軍方對於未來軍用運輸機的主力機型是非常重視的。
雖然沒錢現在就裝備,提升軍方的遠端投送能力,對未來的建設探索是沒有絲毫停頓的。
“他們不同意怎麼辦?”蘇興國看著孫道乾,“我們根本就無力支撐技術引進的經費。”
“如果按照之前他們的專案,雖然比較穩妥,但是成本更高,也不一定能滿足部隊未來的使用需求啊。引進美國人的技術,再在他們的幫助下加以改進,我們掌握消化後,完全可以向著更大噸位的運輸機制造技術發起挑戰……”孫道乾嘆了口氣,“要想快速追趕上國際領先水平,不引進沒辦法。”
蘇興國也嘆氣。
秦飛可是國內最大的運輸機設計研發單位,到現在,連個運八的氣密艙跟空調技術都搞不出來,還得靠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