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成也不知道。
“按照軍方要求,未來空軍需要的大型軍用運輸機,最大載重不低於50噸,在40噸載重下,航程不低於5000公里……滿載起飛跑道長度不高於1500米,降落跑道長度不長於1000米,並且可以在野戰機場頻繁起降……”
“他們按照伊爾76的效能指標提的?”謝凱聽到這些技術指標,不由疑惑。
或者說,空軍現在已經盯上了蘇聯的伊爾76軍用運輸機?
40噸的載重量,這就是早期型號的伊爾76,目前國內有一架,就在謝凱手中,自然瞭解效能資料。
“另外,關於運輸傘兵,上面要求的是一次空投一個傘兵連,也就是120人左右。根據我們的論證,可以達到一次運輸150名左右的傘兵……”
聽到這些效能資料,謝凱的眉頭深深地擰了起來。
坐在她旁邊的莫齊根本就沒有心思關注謝凱,而是飛快地做著筆記,記錄著馬鳳山講述的軍方對未來主力運輸機的效能要求。
“真的是伊爾76!”謝凱不知道為什麼軍方要求的效能跟現在蘇聯公開的伊爾76運輸機效能一樣。
卻知道,要真的是這樣的技術要求,以目前國內的條件,很難達到這樣的效能要求。
伊爾76,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190噸。
以目前他們掌握的運十的技術,直接從110噸跨越到200噸級左右的大型飛機設計上,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馬老,我打斷一下。上級下發的技術指標,是按照蘇聯的伊爾76技術效能資料來的嗎?”謝凱不客氣地打斷了馬鳳山的介紹。
莫齊在旁邊拉了拉謝凱。
一直以來,她認為謝凱是在跟著學習的。
謝凱沒有理會她,而是看著停下來的馬鳳山跟秦飛的人,“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以放棄這個專案。”
“為什麼?”
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惑,都看著謝凱,希望他給出解釋。
“目前我們掌握的運十技術,還不是非常完善。運十隻有11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蘇聯伊爾76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90噸。看起來只是增加了80噸,但是這不是簡單累加就可以解決的。以運十為基礎,發展寬體客機,在原本的方案中,大約是150噸級別……這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即使我們可以解決結構強度的設計問題,如何解決更大推力的發動機?”謝凱並沒有太多廢話。
鄭宇成一聽,便明白謝凱為什麼反對了。
當即板著臉說道,“運十發動機都沒解決,現在再搞一個新的專案,又上馬配套的發動機等,根本不現實。”
他現在也不像之前那樣,巴不得專案越多越好。
所有的專案,都是要錢的。
何況,運十慢慢發展就是了。
原本還以為是運十的機會,如此看來,效能指標幾乎翻一番,沒法搞。
“可軍方的效能指標就是這樣……”孫道乾瞭解詳情,這種指標其實是他們提出來的,“如果我們無法達到蘇聯伊爾76的技術效能,最終我們這個專案會被空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