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瞭解的細節,不是大壓機的效能,而是新越鍛壓廠能給他們安排多少生產能力。
大飛機上的受力結構件,主大梁、框梁等大多數都是航空鋁材6065這種可以進行鍛造的鋁材。
鋁材加熱溫度沒有高溫合金那樣的兩千多度,只要400多度就夠了,生產速度更快。
所以把謝凱私人掏腰包的那架飛機的主要受力結構進行更換,可以有效提高使用壽命,這比重新生產一架要便宜很多。
“其他幾架已經出現焊縫開裂的飛機,怎麼打算?”李明山開口問道。
“主體結構重新生產,但是這需要發動機完全沒問題,才能進行。”程不時回答。
秦飛的試飛機場裡面,已經停了一架報廢的運十。
現在正在飛行的這架,馬上也要停到那裡去。
“這個沒有必要,當初搬過來的鐵鳥試驗檯,已經老化,修改一下,可以弄出更先進的鐵鳥試驗檯。”謝凱說道。
那架運十,技術已經比較落後。
而且謝凱希望到時候可以透過這些運輸機來展示國內大飛機發展歷程。
“那是後面的事情,先不說這個。能否取得民航總局的適航許可,還是一個問題。現在麥道的飛機即將交付,這對運十發展非常不利。”李明山說道。
麥道飛機在滬市大飛機廠組裝,因為謝凱把大量的技術資料跟技術人員運走,使得麥道的建造進度緩慢了很多。
民航總局跟麥道簽訂的合同是要求在中國生產,幫助中國培養飛機組裝的技術人員跟工人。
即使這樣,他們的飛機,也即將組裝出來。
“他們不是問題,我們的飛機質量達到設計需求,將會對他們形成巨大的壓力。麥道想要拿到更多的訂單,要麼降價,要麼就提供更多的技術,對於咱們國內航空製造業都是好事情。僅僅幫咱們培養的熟練技術工人,就足夠了。”鄭宇成一臉陰笑。
當初謝凱在那邊的安排,可是跟他一起敲定的。
如果要挖人,現在就可以把人給挖走,麥道在中國的生產廠,甚至會因為流失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而使得生產陷入停頓。
這種事兒,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
“渦扇6在我們接手時候,就已經完成很多實驗,唯獨沒有形成批次製造。不管是整體渦輪盤,還是葉片,都因為製造工藝無法滿足……現在大壓機完成,就剩下加工製造……”孫宏說道。
整體渦輪盤原本是因為材料強度不夠,無法承受太高的溫度。
現在不管是原材料還是鍛造工藝,都已經達到了要求。
整體渦輪盤,上面有著曲面葉片。
而這玩意兒,需要有五軸加工中心來進行精加工。
404搞到了四軸,甚至可以改裝三軸成為四軸,可沒有五軸。
“發動機沒法國產,運十即使拿到適航許可,也會因為無法批次製造而無法實現商業化。”馬總眉頭皺起來了。
原本可以採購普惠公司的JT3D發動機,可現在,麥道在中國,這阻力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