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這東西,除了戰鬥機,因為氣動佈局不同,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大型噴氣式客機,除非型別不同,否者差別不會太大。
當初都在說運20跟伊爾76差不多,那也只是外型氣動佈局差不多。
“跟伊爾76在外型上不同的是,剛才我們跟那些蘇聯機師溝通了一下,瞭解了一些最基本的資料。運十改型,在長度上要短一些,他們的機翼採用的傳統翼型,而我們採用的則是超臨界翼型,這種翼型可能比較冒險,目前在風洞實驗中,卻沒發現太大問題……”那名中年人指著飛機上面標著的引數,轉身成了講解員,對著謝凱等人介紹著。
“啥是超臨界翼型?有啥好處?既然知道冒險,為什麼還採用?”鄭宇成問道。
“領導,超臨界翼型,是一種特殊的機翼剖面結構。可大幅改善在跨音速範圍內的氣動效能,降低阻力並提高姿態可控性……”講解員說道。
“新的技術?”謝凱問道。
如果這樣,就有些冒險了。
運十原本下馬,跟冒險去在沒有能力的時候生產樣機飛行,也不是沒有關係。
“對國內來說,是新的課題。世界範圍內,空客公司的A300在1972年的時候已經採用了這種翼型,可以有效降低結構等……”
鄭宇成聽到這些,頭大。
謝凱則是很有興趣,耐心地聽著。
他就後悔,當初為啥不多去關注一些關於運20的訊息。
運20跟伊爾76不同的地方很多。
甚至很多人認為這種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比伊爾76還要先進。
“另外,我們的飛機內部貨艙可能要小一些。這也是根據目前我們國內的現役裝備來考慮的。在操控系統上,一開始採用機械操縱系統,同時展開對電傳操縱系統的研究,一旦有了突破,就更換過來,到時候可以有效減低飛機重量等……”講解員把目前關於寬體飛機的各種情況都講了一遍。
講的內容不是非常詳細,足夠讓人瞭解。
除非有人提問,他會講得非常詳細。
“也就是說,我們一邊用最為穩妥的技術來更快地取得成果,一邊展開新技術的研究,可以這樣理解吧?”謝凱問道。
講解員茫然地看著這個比自己小了很多的年輕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向著馬鳳山跟程不時看去。
馬鳳山點頭示意,讓他別緊張,對謝凱說道,“可以這樣理解。”
“預警機採用的寬體機型,還是現在我們在飛的這種加長型?”
“目前的型號。”
“裡面的電子裝置等如何安裝?人員如何分佈?”謝凱繼續問道。“那架預警機,我個人建議先停下來。把寬體機搞出來後,再弄預警機。”
“那就先停下來吧。下的訂單,生產進度放慢,養著真個配套體系,等這一架運十飛報廢了,再接著飛。”鄭宇成點頭說道。
預警機這東西,不能著急。
國外就沒有誰家的預警機是用窄體飛機來作為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