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小鼎被稱為“蠱師鼎”的由來。
不久後事發,卻不知此人早就偷偷將蠱師鼎沉於萬峰湖,逃遁時所帶的其實是提前準備好的贗品。
蠱師鼎失蹤,昆明內亂,雖說不至於分崩離析,但是各族各自為政,多年來結成的同盟幾乎就要崩潰,多次的族長大會甚至開始討論歸於宋還是大理。但是各族內心深處還是有著偏安一隅的想法,所以都派出了各族人四處打探蠱師鼎的下落,終於在大約五年前年前得到了訊息,也花了大量的人力,最終在萬峰湖底找到了蠱師鼎。
不過由於萬峰湖四周山石聳立,湖中多巨石,蠱師鼎落在了湖底巨石的縫隙之中,水深無處借力,無數成年漢子下水都沒能鑿開,最後想盡各種辦法都沒能將蠱師鼎取出。
最後沒有辦法,各族組長達成共識,若有人能夠將蠱師鼎取回,可將蠱師鼎據為己有,不過要求是要保證蠱師鼎的安全,以繼續作為昆明的聖物。
這個訊息對於苗族蠱師來說才是最致命的,無數人下水取鼎,但都失敗而回,只有阿瑤。
阿瑤在知道蠱師鼎落在萬峰湖底無法取回之後,就已經寫信聯絡了琴歸羽,想借青龍劍一用,如果這天下間還有什麼能夠在水中破開巨石的,那非青龍劍不可。琴歸羽正巧想要收徒,所以就沒有留在谷中,而是將見面的位置定在了離州城。後來又傳出族長允許取回鼎之人可以保留蠱師鼎之言,阿瑤便立馬動身離開了昆明,直奔離州城而來。
話說昆明各族雖然知道真品所在,但是沒有走漏絲毫訊息,外界還為了那贗品而爭相搶奪。
贗品多年流轉,最後到了杜汐兒的父親杜仲年手中,不知是否是杜仲年與某人相識,或許只是單純貪圖蠱師鼎,退隱多年的杜仲年竟然重出江湖,但是這也招致了殺生之禍。
本來杜仲年也是知道自己步步危機,但是蠱師鼎並非什麼吉祥之物,江湖中武功足夠高強之輩都不屑一顧,所以也就沒想到會遇上鬼門十三子這種蟄居不出的武林公敵。
沒過多久,拘仙閣帶著蠱師鼎贗品來到昆明,妄圖收服昆明歸於宋廷,但是卻被告知此鼎為假,鬧了一場烏龍。
拘仙閣離去後阿瑤才回到昆明,利用青龍劍還是廢了百般精力才好不容易將蠱師鼎取出。不過蠱師鼎出世又在昆明內部鬧起了無數風波,阿瑤甚至因此受傷,這也是青龍劍三年後才歸還的原因。
幸好阿瑤以蠱師鼎煉蠱,同時有青龍劍傍身,才度過此劫,蠱師鼎也就一直被阿瑤所保留。
至於為何那個藥丸能夠讓鬼門十三子退下不敢再追,那就得提道阿瑤所煉蠱蟲。
阿瑤猶豫半響,才對獨孤景與杜汐兒開口。
“金蠶蠱。”
金蠶蠱,古書有云,金蠶蠱威力極大,水火不侵,刀槍不入,極難消滅,凡煉蠱者,常推金蠶為毒中之王。但是同時,此物也最難馴服,蓄養金蠶的人家也極為容易辨認,因為金蠶好潔淨,所以所住之處一塵不染,蟻蟲避易。
這也使得煉製金蠶蠱的蠱師特別容易暴露,再加上金蠶蠱難以馴服,所以沒有哪個蠱師會一生奉養金蠶蠱。一些蠱師一旦使用金蠶蠱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就會選擇“嫁金蠶”,偷偷將金蠶蠱放在包裹當中丟在路邊讓別人撿去,為減輕自己的罪惡,蠱師也會同時在包裹當中放上一些錢財以及煉製金蠶蠱的說明,留與被“嫁金蠶”之人。
被“嫁金蠶”之人若是能夠無師自通馴服金蠶蠱,那是福大命大,因禍得福,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運氣,被失控的金蠶反噬,屍骨無存。
阿瑤最開始並沒有打算煉製金蠶蠱,她煉的是“同生蠱”。同生蠱有雌雄兩隻,練成後可以請兩蠱與水中繁殖,蠱毒浮於水面,此為陰陽化生之劇毒,如果進入人身體內,可陰陽化生,變為蠱蟲。蠱蟲初入人體並無任何反應,時間一長蠱蟲生長便開始啃食內臟,中蠱者痛苦不堪,掙扎哀嚎。
說到此處,劉老六和車伕開始瑟瑟發抖,渾身汗毛直立冒冷汗。獨孤景看了一眼杜汐兒,兩人都想起了在同平鎮外阿瑤開啟蠱師鼎時那些拘仙閣侍衛,那些慘死於蠱蟲下的拘仙閣侍衛,死狀當真是痛苦不堪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