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茗寺算不上是建康城中多麼有名的寺廟。
此寺以百年前的一茗法師命名。法師一生專注於傳播佛法,且極盡力氣去幫助窮苦之人。在他死後,便葬在城郊的一處山坡出。次年有人去弔唁法師,發現他墓前一枝他人為了紀念法師特意從他的故鄉帶來的槐樹已經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後人將法師的墳墓重新修繕,又將槐樹挪到一旁,就在此處建造了一座寺廟,取名一茗。
此後百年間,有無數人為了紀念法師,紛紛攜帶樹苗而來。因而,一茗寺四周,不僅有茁壯成長的槐樹,更有其他從外地而來的品種。
只是當年為了紀念法師種下的第一棵樹,已經成了鎮寺之寶。經歷百年,樹身粗大,枝繁葉茂。每到春夏之交,必定滿樹繁花,美不勝收。這棵槐樹的槐花最為特別,清甜不苦澀。無論是做點心,還是做當年一茗法師最喜愛的槐花飯都是上佳之選。
每年這時,都有不少香客慕名而來。
姜萱來時,已經到了這一樹槐花最後的花期。
樹上花朵幾乎已經落盡,兩個小沙彌一個用棍子輕輕敲打,另一個則捧著個大籮筐在樹下接取槐花。
風來,送來一陣清香。
微風搖曳,樹葉沙沙,似乎在歡迎著遠道而來的香客。
因香客稀少,寺廟十分清幽。
寺廟中,很少見到僧人行走,大多都在禪房中誦經。偶有遇到的僧人,大多也都是對香客視而不見,也不曾故作高深,倒是令人心生好感。
“倒是個真心求得佛法的地方。”
碧荷仰頭看著高大的樹冠,嘖嘖稱奇:“這槐樹也有一百多年了,長得可真是又高又大。”
姜萱也抬頭去看,這樹冠的確寬大,宛如一把巨大的傘,從天際撐開,又彷彿是一隻大手,溫柔的將寺院環抱其中。
人站在樹下,能覓得幾分清涼,又不覺得陰寒,倒是十分舒服。
“隨意走走吧。你們也去玩,這裡離城中近,不會有事的。”看碧荷和松柳跟得緊,姜萱揮揮手。
松柳探頭探腦,又想去玩,又不肯離開姜萱,唯恐她一走,姜萱就要被人捉了去。
姜萱看的好笑,團扇敲了敲她的手背,“去玩吧。”
“那娘子……”松柳猶豫著。
“把食盒給我。”姜萱指了指一隅竹林,“我去那裡吹吹風,你們待會再來尋我。”
松柳和碧荷都看過去,見竹林清幽,但不算僻靜地。而且此處空曠,要是真有歹人,她們一眼就能看到。
“那……”
“去吧去吧,你們兩個似雀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我都被吵得頭疼了。”
碧荷和松柳把涼亭清理一新,又將食盒開啟,將各色點心茶水一字排開。
“那婢子就先去玩了。”
“去吧。若寺中有什麼吃食,倒是可以買一些。”
“婢子記下了。這邊的蕎麥餅做得好,待會兒咱們就買些帶回去。”
看著兩人雀躍的背影,姜萱搖了搖頭。
哪有不愛玩的小姑娘,那必定是被看管的嚴了,不敢說出自己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