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我的確想到一方法,可以有效的抵禦水患保證良田不受損害”楊釗說道,“前幾日也不知是哪些人,誣告於我。說我侵佔良田,其實我是在為大唐盡忠啊”
“好你個楊釗,吞併土地在你嘴裡居然成了盡忠。大理寺,侵佔良田,用作它用,該當何罪”王鉷直接開炮了。
“我命我義子,在河邊做研究。所用地大部分都是沙地,後來不夠了,命人購下土地,或者用我楊家的祖地去換來的。如今已經有了成果,聖人請看結果”
楊釗先訴苦,後展示成果。
“將東西拿上來”楊釗直接朝一邊的宦官說,隨後兩塊石頭,一袋水泥被拿了上來。
“楊釗,此乃大殿之上。你帶這些有失聖人天子之威”
“聖人只要在這裡,威嚴自在。況且聖人愛惜天下子民,威嚴自在。”楊釗先是堵了李林甫的嘴,然後立刻說道,“聖人,據我所知皇城建築都是用糯米灰來修建。糯米灰質量上乘,但價格昂貴。平民造舍,都是用黃泥。我所發明的這個水泥,價格低廉,與糯米灰無異,且防水乾的快”
隨後向眾人展示了手中的兩塊石頭,幾個工部的官員仔細看了看。
“怎麼樣,楊中丞所言如何”
“回聖人,的確是一種新的物質。應該是混合砂礫共同使用,堅固異常”工部侍郎韋述看了看以後直接回到。
韋述通曉百科,後編寫文案入典籍,是工部的大能人。
“但持久情況如何,抗衝擊能力還需要考究”
“好,那這事就交由韋侍郎和楊中丞共同解決”聖人直接將事情交予了下去,“這關於渭水的河堤加固,交由楊中丞主辦吧,王尚書協辦,戶部,工部全力配合”
一波操作,楊釗換來了一份立功的機會。
當天楊銘回到家就被楊釗叫到了楊釗的書房。
“水泥是你發明的?除了你還有誰知道”楊釗直問核心。
“是我發明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煤渣,石灰石,和黏土燒製而成的。現在就東郊那些工匠會”
“涉及的人真不少,這水泥能儲存五年的時間嗎”
“額,以現在的質量十年應該沒問題。再多做點加工,最多能用五十年吧”
“很好,很好”楊釗喜形於色,“如果水泥沒問題,這修築河堤的工程算是拿下了”
“恭賀義父,這造福萬民的大工程必將書寫到你的身上”楊銘一個勁的誇讚。
“哪裡哪裡,這都要考聖人的信任。我們這些人都是為聖人幹活的,當然你的功勞也不小,當賞”
這爺倆就這麼聊了一會,楊銘離開書房回了自己的屋子,繼續給楊有為曹欣講課。
柳芒從東郊回來向楊銘彙報過情況,由於水泥產量高,水缸已經不夠用了。水泥的存放應處於乾燥的地方,但在河邊乾燥的地方很難找。
“讓他們將地面鋪上一層水泥,等幹了放上面。記得放之前在刷上一層漆,防潮”
修蘭負責長安城內的幾個工坊,去的最多的就是楊家老宅。楊家老宅的紡織工坊,已經越來越好。
織布已經進入了程式,過幾天就能看到最新的布料了。機器的改良也越來越慢,眾人好像已經江郎才盡。
五月十三。不知不覺時間過了五天。天氣越來越熱,雨季到來了。關中地區果然下了不小的雨,河兩岸受災程度不同。
楊銘在東郊的工坊已經成了室內工坊,水泥建的房子已經建成。是按照華箏大師的設計與楊銘的建議,對下水管道的增加和能源的多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