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絃索伶仃亂世音> 第八十章 陰招疊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章 陰招疊出 (2 / 2)

前者的優點是便宜,這時的股票都是紙質憑證,最基本的交易方式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免去了交易所的手續費和政府的印花稅,但缺點也同樣明顯就是沒有任何法律保護,實際上在申城乃至華爾街歷史上都發生過場外交易買到“假股票”的慘案。顧名思義,就是真的假股票。(這話真彆扭,但我喜歡)

除此之外,假鈔,掉包,搶劫,偷竊,黑吃黑等等手段也是不可不防。雖然能省點小錢,但總體上風險是增加的。如果是透過交易所進行場內交易,一來不用擔心假股票假鈔問題,二來在交易所開戶後,買入的股票可以存在交易所內,用不著隨身攜帶安全性也大大增加,畢竟股票是不記名的股權憑證,真丟了或者被偷被搶了,連掛失都做不到。

二者各有優缺點,所以一直長期並存。也就是錢鼎章那個時代,中國交易所直接上馬電子交易系統,隨後逐步取消了了紙質憑證做到了全部電子化,才算徹底消除了那種非法的場外交易。(另,目前還有合法的場外交易,比如大宗交易就是典型的場外模式,但這是針對大機構和大投資者的通道,如果超大規模的增減持直接在二級市場進行的話很容易造成股價不正常波動,為此乾脆設立一個vip通道以保護場內交易。但和上述的場外交易有本質區別。)

“而且”錢鼎章腦子越轉越快“上海目前至少有三家大的交易所,同樣的股票在三個交易所間也會有不同的價格,這就給很多人提供了套利的機會,我們也可以認為製造價格波動,讓出貨看起來像是套利。但這個方面我只會說說,具體能否操作就要看各位大才了。”

虞沛然想了想“趙兄說的有理,場內到場外,可以直接逃避到對方對交易數量的監測,然後再從場外回流到場內形成一個交易依然踴躍的假象,一進一出之間,可以逐漸把倉位甩出去。”

前幾天嚴順開死了,作為從小看他電影長大的,實在是有點難過。順手敲了一篇動,貼在這兒權當懷念。

阿Q和阿混懷念嚴順開

???阿q正傳讓嚴順開揚眉吐氣,畢竟那個年代在國際上那個大獎是了不得的事情,而且還是喜劇片,這個向來深受觀眾喜歡,但在我國卻又不得不和政治保持各種曖昧關係以獲得透過和默許的電影種類。

大陸的喜劇片其實很尷尬,原因大家都懂,講求幽默格調的喜劇片和以逗樂為主的搞笑片或者貨色鬧劇片差距要遠遠大過真女神和綠茶婊。曾經有段時間我以為既然喜劇片沒戲,那麼在類似《 The Three Stooges 》這種鬧劇方面大概能有所有成就,然而《舉起手來》這種片子狠狠的把我的腦袋按到了抽水馬桶裡。

回過頭來說嚴順開,阿q讓全國人民認識了他,但作為上海人還是更樂意稱他為阿混。八十年代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裡,北京的陳佩斯和大他將近20歲的嚴順開一北一南,同時在喜劇電影領域開始各自的創造。

79年,陳佩斯父子的《瞧這一家子》,成了新時期電影的哨兵,不在苦大仇深,不在聲嘶力竭,不在青松海浪,說的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瑣碎,笑料的構成也少了諷刺而多了寬容,和這個時期的精神像彷彿更多的是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80年,阿q正裝橫空出世,說他是喜劇並不恰當,這是典型的正劇,但嚴順開透過自己的實力用各種笑料塑造出了了一個悲劇人物。這點在49年後的電影史上大概是空前絕後了。

84年的阿混新傳,其實是嚴順開表演生涯的頂點,幾乎每個人上海人看到這個角色都會沒來由的會心一笑,阿混太讓人熟悉了,每個人周圍都會有一個或者若干個阿混式的小青工,銀幕上的嚴順開瞬間成了身邊的阿二頭,阿三頭。

中國文藝圈子裡京滬永遠是矛盾,雙方永遠講不到一起。上海嫌北京土氣,北京覺得上海沒根。北京人把持著中央級別的宣傳機構自然優勢不小,別說上海,就算隔壁的天津又如何?馬志明曾自嘲“我這一輩子,和央視基本無緣,要上也就二套四套,一套是萬萬不敢想的”。

但嚴順開似乎是個例外,放眼上海喜劇界彷彿只有他一人能得到的北京的認可,大概是出生於中戲吧。

滬上名家王雙慶這樣評價他“他是斯坦尼,我們是爛糊泥,他這個斯坦尼把我們的路子校正了。”

阿混新傳正是這種斯坦尼妥善融入爛糊泥後取得的成功。

之後陳佩斯連續在小人物喜劇方面發力,二子開始深入人心,二子和阿混核心上是何其類似。

坦白的說,在喜劇建樹方面陳要超過嚴,後者的高峰永遠停留在了84年,上了春晚的小品《張三其人》與其說是給觀眾看的,不如說是給那些畢業於中戲的圈內人看,好比今日的影評家電影,廣眾表示一般,卻能惹得一眾評委們拍案叫絕,無他因為作品從頭到尾傳遞出的資訊是“我們是自己人,有些東西我們自己懂就行。”

《張三其人》大概是滬上文化圈急於得到認可的一種文化妥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