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絃索伶仃亂世音> 第七十六章 回首又見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 回首又見他 (2 / 2)

於是嗡嗡聲又起,片刻後依然是程少華搶先開口“這個股票操作我是不懂的,大家看得起我拉我入股一起搞,那麼我就講一句,這個錢都是大家辛辛苦苦賺來的,法幣不是橘子皮,肯定是不能虧。要我說明天索性把我們手裡所有的股票都丟擲去。”

“丟擲去,誰來接呢?眼下我們手裡囤的貨可不少啊”有人問到。

“是不少,蘿蔔頭不是要麼,全部倒給他們。蘿蔔頭吃不下的部分麼”說到這個他眼珠轉了轉“就要煩勞兩位報界大亨了。”

=================================================

扯淡時間開始,咳咳,其實我更樂意寫這些分割線之下的東西,主要是方便,很多資料就在腦子拉出來就是,動筆前稍微核對幾個關鍵節點,然後寫起來就是無比流暢,還得剋制一下,否則附片比正文多就喧賓奪主了。

中文叫巡捕房,但英文就是police station.,程子卿這個人太有意思了,值得專門寫一段。

如果去百度這個名字,一般跳出來的都是說他就是那個闖入一大會議的包打聽。並且引用陳公博的回憶錄說是進行了一番搜查翻出馬克思作品若干,但對於放在抽屜中的一張寫滿黨章草案的紙張卻為加註意。

當然這個確實是歷史,最早是那位非常厲害的前科普後不得不變為歷史傳記作家的葉永烈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先考證並且公佈出來。葉先生是我國傳記大家,對近代史當代史有很深的研究。關於他的一些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說,當然讀者感興趣也可以留言點播。。。

我這裡稍微補充點其它資料。當根據曾任巡捕房政治部(只專門處理政治類事件的部門,當時法租界內魚龍混雜,東西方間諜交相輝映處理此類問題比一般刑事案件麻煩的多故此部門也是巡捕房精華所在。程既在此部任職,是他頂頭上司)督查的薛畊莘回憶,在開會前的六月份,巡捕房抓到兩個北方人,懷裡揣著手榴彈,審問的結果是此二人公認,北京段祺瑞要他們在開會時把手榴彈扔進會場,就給一萬大洋,這可是21年。而且還公認是與會代表中的一人將此訊息提供給段祺瑞。大會代表中不帶有偉大領袖也有革命烈士,託派黨人甚至漢奸叛徒,但這訊息究竟是是賣出去的,只怕永遠是個密了。何況這是一個孤證,目前沒有別的資料能加以對照。

之後程把此事彙報給法籍主任,希望他能透過自己的渠道通知共x黨人提高警惕。甚至薛覺得他是故意放跑他們的。

強調這個說法目前只見於薛的回憶錄,別無旁證,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就好。

回過頭再說程,他還有個很厲害的經歷,32年尹奉吉在虹口公園炸死日寇白川義則。這個事情是王亞樵聯絡了金九,提供經費武器,金九負責找人實施。而金九在開會商討時,程是知道的,並且為他們提供了便利,甚至給他們守門。

這個人生平際遇複雜,參加過412也幫宋慶齡救過不少黨人,還保衛過孫中山的安全。所以他是正宗青幫弟子(這點比黃金榮強),kmt黨員(入黨手續為孫總理代辦),靠著這兩點搭上了黨國大佬楊虎陳群,黃金榮的把兄弟,天主教信徒,巡捕房大包打聽大概是信奉公門之中好修行,他後期對黨人活動往往眼開眼閉,一方面是處事圓滑,另一面我覺得可能是參與了412自覺殺戮過重,30年代初信了天主教,幾方面疊加後,導致他後期行事風格變得心慈手軟。好人有好報,49年後他被捕,寫信給宋慶齡求援。宋接信後親自寫材料證明後被釋放,文馬賽克革前僥倖病逝。

為什麼說僥倖病逝?那個時節還是死了的好,他的下屬薛畊莘就沒那麼好命,薛也是奇人,向忠發叛變的訊息是他傳遞證實的,得到過博古的親口感謝,接濟過李克農,收養過烈士遺孤。抗戰爆發後利用在法租界的優勢幫助kmt傳遞抗日情報,疏散退入租界計程車兵等等。勝利後參與審訊川島芳子。這樣一個人,46年因為kmt內訌被供出當年幫助x黨而判了三年。熬到51年被叛個死緩後轉無期,直到81年才平反。

寫順手了,順便講講我自己的閱讀喜好,大概是年紀上去了,對各種宏大敘事雄偉歷史是越發疏離起來。具體原因比較複雜,這裡就不贅述了一來字數太多懶得寫,二來肯定會引起各種爭論,索性悶聲發大財吧。

現在就喜歡看看各種歷史的八卦,或者是大歷史中搜表現出的人性。比如今天十九大,我就想到了老習同志。

算起來我各種牆內的牆外的回憶錄也看了不少,其中倒是有個共性,就是隻要提到老習基本沒壞話,評價最多的是忠厚,好人,有人格魅力等等。

我就想到個事情,高崗夫人前些年為了給老公平反而寫了不少回憶的東西,那文的歷史價值非常可觀,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毛當時要處分高崗,但是沒打算徹底終結他的政治生命,意思是降職使用一段時間再說。但因為涉及到某些因素,高崗直接被停了職,這時高的心理壓力極大。他夫人一看這不是個事,但高出事後,很多人都敬而遠之。他夫人李力群情急之下找到老習。把高的事情一說,老習當場眼淚下來說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老同志,今天太晚了,明天我去找總理。言出必行,確實是改善了高的境遇。但後來高還是自殺,這個涉及太多就不贅述了。

所以你們看,在我眼裡這才是活生生的歷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