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口口聲聲經常喊著要‘彎道超車’,但真要實際行動起來,全都是‘摸著鷹醬過河’,
甚至過河的方式還是小步快跑,生怕被石頭絆倒掉進河裡了……
憨厚老實,腳踏實地,是華國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誰能想到,時隔這麼多年,華國突然又撿起這塊餅來吃了!
如果隨便換個人來吃這塊餅,他們可能連研究會議都懶得開,頂多私下討論暗暗竊喜,
但關鍵是,吃這塊餅的人,是不斷幫華國實現直線超車,讓他們屢屢受挫的康馳!
他們不禁有些懷疑,難道歪打誤撞,這條技術路線還真有可能實現?
當然,他們雖然有點慌,但也不至於直接就信了康馳,畢竟反重力連他們自己都覺得荒謬。
於是他們立即找了些專家學者,開始進行可行性分析。
大部分學者,雖然對康馳的態度表示了高度懷疑,但也沒有直接把話說死,畢竟誰也不想被這個一直在創造奇蹟的華國鬼才啪啪打臉。
不過一位來自波士頓大學的高能物理學家恩哈德·佩斯教授,卻對康馳提出的方向非常贊同。
“不過我不認為造一個小型粒子對撞機,就能發現並捕獲到反質荷,反質荷是更加前沿的高能物理研究,我們需要重啟SSC專案,建造一個比LHC能量還高十倍以上的粒子對撞機!這也是為了實現反重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聽到SSC專案,這位負責收集學者建議的六角大樓專員頓時就頭大了。
更別是,張口就是要比LHC能量還要高十倍……
“好的……我會把您的意見如實呈報。”
“謝謝,不過我們已經針對此事,聯合了物理學會及物理聯合會,一起向柏宮遞交重啟SSC專案的申請,想必申請抵達的速度,可能比你們的彙報還更快……”
壞了!
這位專員一聽,頓時就暗道不妙。
誰能想到這次的事情,竟然給了這幫搞高能物理的學者一個要錢造大型對撞機的藉口。
在二戰結束後,建設大型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西方各國物理學家和政客之間的博弈熱門,更是科學進步、地區發展的標誌。
一個個宏大的粒子對撞機專案,爭先恐後地開始啟動。
到了冷戰時期,老老毛子和M國自然也沒有放過這個領域,1982年M國超導超級對撞機(SSC)計劃被提了出來,目的是建造一個將質子加速到20TeV,比鷗洲LHC還要強三倍的對撞機。
但是在專案啟動幾年後,因為老老毛子沒抗住,M國高能物理領域被領先的恐懼一掃而空。
於是建造這種擴日持久,並且費用高昂貴的大型科研裝置是否真的有必要和意義,就成了各方探討的主要話題。
曾經在M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擔任主任的埃爾文·溫伯格,原本是SSC專案的堅定有力支持者,但後來突然臨陣倒戈,認為SSC專案百害無益。
“它會不會破壞科學?”
“它會不會在經濟上毀了M國?”
“我們是否應該將這些資金,用於根除疾病,或者其他直接有助於人類福祉的努力,而不是用於太空旅行,或者粒子物理之類的‘奇觀’裝置上?”
他的這三個質問,立即贏得了一大批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