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 第145章 塵封的記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5章 塵封的記憶 (3 / 4)

而晶片製造業,又一直是華國的短板,國內根本就造不出像樣的cmos感測器。

後來海鷗在1998年,透過從小本子那裡買到的一些低端感測器,成功造出了國內第一臺名為DC33的數碼相機,

但它的畫素,只有可憐的30萬,

銷量可想而知了。

在此之後,海鷗又進行了多次嘗試,

但由於缺乏數碼機的製造經驗,又淪為了低端相機組裝廠,喪失了成本優勢,海鷗最終也只能和鳳凰等相機品牌一樣,停產的停產,倒閉的倒閉。

後來海鷗還經過了幾次公司改制和易手,產權已經私有化了,

雖然商標還在,但卻成了家復古玩具的經銷商……

廠區建築也變成了寫字樓,租給別的公司了。

在海鷗鳳凰這些老牌相機廠,落沒之後的的十幾年裡,索霓等島國巨頭在數碼相機領域,構築起了高高的技術壁壘,幾乎就成了國內企業家投資的禁忌區。

不過在16年的時候,這個格局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波瀾。

那就是小蜜推出了一款小蟻微單。

眾所周知,小蜜其實就是一家組裝廠和貼牌廠,

而這款採用索霓IMX269感測器的小蟻M1,其實也是組裝貨,

雖然它打著的旗號,是第一臺國產微單相機,但其實它的本意,壓根就不是扛下國產大旗。

它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利用國外廠商研發的零件進行組裝,然後透過賣情懷的營銷手法,賺一波快錢。

當然,如果有人覺得在富士康組裝的平果,也算是國產手機的話,那某種意義上來說,小蟻M1也確實是國產的……

其實這個3/4畫幅的國產微單,無論到底是不是國產的,它尷尬的定位就註定了,他們和當初垂死掙扎的海鷗一樣,

雖然價格也挺便宜的,剛釋出的時候機身只要2199,為此還引起過不小的轟動,但它除了拍大特寫的景深感,有點單反的味道,其它大部分情況拍出來的畫質,甚至還不如鏡頭好點的手機,在專業市場上壓根沒有任何競爭力。

再加上對焦、連拍穩定性,防抖等效能全面拉胯,火了一段時間後就基本銷聲匿跡了,價格也是大跳水,在二手市場甚至只要幾百塊錢就能買到。

畢竟索霓既然敢把感測器賣給他們,那肯定就是不怕他們翻出多大的浪花,

反正哪怕銷量爆了,吃肉的也是他們索霓。

其實說句不好聽的,小蟻微單的本質就是一款玩具相機,只能成為少數預算實在有限,又想過過相機手癮的使用者,

當時廠商剛釋出的時候,到處寄給數碼UP主評測,結果人家都懶得要。

小蟻微單只是個題外話,紀錄片放到海鷗的結局後,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總之,這段國產相機的發展史,多少令人有些唏噓,

觀眾們的情緒,也因為這段紀錄片顯得有些低落。

其實這時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以為康馳是在透過這段紀錄片,效仿小蟻微單賣情懷的營銷手段,企圖在釋出會的結束語中,給大秦光學的相機賦予“國貨之光”的旗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