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系統能更準確地識別自己的思路,康馳後面還特意對撫順乾餾爐稍加改良,在加熱區強行給裝了個電熱輔助模組……
現在看來,這種強行矯正的方法,估計多少也給系統提供了點升級最佳化思路。
消化完電熱解油法的相關知識後,康馳又繼續了下一個專案。
系統解析,精通點3,
結構解析,精通點3,
材料解析,精通點5,
前面的兩個解析都還算正常,只是知識積累和應用的問題,
但到了材料解析的時候,康馳突然有了意外的驚喜。
原來這玩意的外殼,竟然只是相對廉價的不鏽鋼!
只不過它和普通的不鏽鋼不一樣,是309S改良版本,在309S耐熱、抗氧化的基礎上,加入了少量氮、鈦元素,提高了它的強度和耐腐蝕性,非常適合應付頁岩層的複雜環境。
同時使用這種合金材料,無論是在製造成本上,還是後期維護上,肯定都比鈦合金之類的便宜多了。
而且這種材料除了適合頁岩層,在海里肯定也有不錯的發揮空間,算是這次解析中最有價值的技術了。
繼續,
電池解析,精通點5。
300Wh/kg!
當康馳腦海裡多出了這份資訊後,整個人都愣住了。
首先,300Wh/kg這個能量密度,目前也只有牛逼點的三元鋰電池能勉強達到。
但這可是不是三元鋰電池,而是鈉離子電池!
作為曾經和鋰電池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種類,鈉離子電池後來可謂是飽受冷眼和嘲諷。
雖然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差不多,結構也很像,但能量密度目前只能做到90120Wh/kg,還不及三元鋰電池的一半。
加上其主要材料,是比較便宜常見的納、鐵、錳、鋁等等,因此一直被視為鉛酸電池的接任者,二輪電瓶車和老頭樂的新寵兒,
反正搞新能源汽車的,壓根就瞧不上它。
不過後來隨著鋰電池的成本上升,技術陷入瓶頸,以及鈉離子電池的技術逐漸跟上,這幾年鈉離子電池似乎又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