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呂慶喜年幼時,他家中極為貧苦,這書裡出現的人,其實都是跟他家差不多的情況。
呂慶喜沒有哭出聲,眼眶卻已經溼潤了。
他發達後沒找到家人,但他一直覺得家裡人還活著,比如他弟弟,可能是在別人家做佃農。
比如他妹妹……只要她長大,總能嫁出去,興許已經生兒育女。
可就算他們之前活著,被洪水那麼一衝……他們還能活下來嗎?
呂慶喜看了整整一天。
他先將這書看完,又看了那本《治水策》。
這煢獨散人太聰明瞭。
他知道只是百姓的慘狀,並不能給晉王帶來多大的麻煩,所以……他著重寫了盂縣縣令李兆。
李兆身為盂縣縣令,本身並無錯處,一直好好賑災,結果突然被砍了。
朝中官員看到這情況,是何感觸?
呂慶喜不知道這煢獨散人是何許人,但他知道,這人絕對跟晉王有仇。
親眼見到了當年那場水災的人,哪個跟晉王沒仇?
被人送到他屋裡的,他的同鄉木珍珠,不就恨極了晉王?
明日裡,他要把這書交給聖上,再哭一哭六年前的事情。
此外……這書他要快些印出來!再讓木珍珠多散播散播這方面的訊息。
他相信木珍珠會把事情辦好。
畢竟木珍珠,就是因為六年前玉溪府的事情,才跟晉王結仇的。
這麼想著,呂慶喜找來手下,讓他們給沈家家主送去一些賞賜,再讓沈家家主明日一早來見他。
他打算見過沈家家主,瞭解些情況之後,再去見聖上。
京城是有宵禁的,晚上不許百姓隨意走動,尤其是靠近皇宮的那幾條街。
但拿著呂慶喜給的令牌,自然可
以暢通無阻。
於是這天,沈家家主都已經睡了,又被叫起來,然後就得知呂慶喜給了他賞賜。
他去看了看那些賞賜,就知道自己這次,要交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