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高高在上的應該是他們才對,怎麼自己變成下屬了?
兩人對視一眼,不過也沒有吭聲。
主要是林朝賢也沒有任何不快,略有些自得看著唐言手上自己完成的分鏡劇本。
唐言倒是看的很快,分鏡劇本包含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一個鏡頭中的動作、臺詞、場面排程、環境造型)、音響、音樂等等。
基本上任何一個專業的電影人,一看分鏡,腦海中瞬間就能腦補出一個完整的鏡頭。
看了一會,沒有全看完,基本上能看出全部的問題了,唐言就放下分鏡。
“林導的分鏡很專業,也很不錯。”
林朝賢笑道:“在香江,電影已經有了完整的工業化流程,一個專業的導演,都會寫分鏡劇本。”
“確實,比以前強多了。”
唐言點點頭,和林朝賢聊起以前的香江電影來。
“聽說以前香江電影還有補拍制度,電影業的很多導演、演員、攝影師,不喜歡看字,也不喜歡寫,劇本靠講,助理小編劇彙編成文字。
然而到了現場卻往往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拍完了剪完了根本不成戲,於是另撥預算補拍。
到補拍時已經看過樣片,於是查漏補缺,甚至第一遍的成片和上映版本,根本是兩部電影,最多可能百分八十的素材是補拍拍出來的。”
這...林朝賢有些尷尬了,以前的香江電影確實這麼離譜,也沒法自豪了。
後來隨著香江電影火了,盜版也越來越嚴重,經濟又轉移,投資大幅度降低,就沒法隨便拍,後面再補了,只能做好完全的準備,包括分鏡劇本。
不過,唐言轉而又誇了起來:“這種慣例有一個好處,保證了許多出錯的製作,最後補救成看得過去的電影。”
“沒錯,沒想到唐先生對香江電影也有研究啊。”
林朝賢順著往下說,笑道:“其實就算現在,我們都會提前搞午夜場點映,大家也一起看,觀察觀眾的反應,看完後總結,觀眾覺得哪裡哪裡不好的,就半夜去剪輯室重新給減掉,或者重新補拍一部分。”
這...這就是香江電影啊,聽起來有些隨意。
可卻是一個成熟的商業化市場,完全商業化的“工業”流程,一切以觀眾為主,可惜已經死掉了。
唐言卻搖搖頭:“這一套在香江沒問題,可是內地重新剪輯和補拍之後,必須要重新稽核才能上映,所以這一套在內地行不通了,第一遍拍出來的就不能有問題。”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個分鏡,第一場男主角火車上醒來的鏡頭,他腦袋靠在左邊窗戶上,鏡頭這個角度,勢必左臉會有陰影,一開頭就用這麼有些陰暗的鏡頭,不太合適。”
說到分鏡劇本,林朝賢也不扯其他的了,一臉自信地解釋道:“男主角一出場是及其挫敗的人生,本體即將死亡,僅存的意識在虛擬世界執行任務,又經歷一次次失望,如果沒有最後虛擬世界照常運轉,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