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觀眾頓時一驚,江文的電影?
不過,很多喜歡江文的觀眾,卻突然感覺有點道理。
“確實啊,我說老感覺《尋槍》有點眼熟呢。”
“《鬼子來了》馬大三被砍頭,眼睛還有意識,正好和《尋槍》裡馬山靈魂出竅對上了。”
“江文的風格太明顯了,我之前還以為江文也是導演呢。”
.......
臺下觀眾的竊竊私語,就像是在陸釧的傷口上撒鹽一樣。
雖然電影票房一般,但在業內評價超高,拿了獎,海外賣了版權。
更重要的是,這是自己第一部作品,是自己的孩子!
現在,竟然被說成像江文的電影了,哪怕是像,陸釧也無法接受!
不過,還沒等陸釧開口解釋,旁邊的江文就開口了:
“《尋槍》這部電影,我確實提了一些建議,不過還是有很多東西都是陸釧的,大家看了電影應該都知道。
比如我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了夏宇,的確是不同,但不能說那是夏宇的片子。”
什麼叫很多東西都是我的!
陸釧有些不爽,不過並沒有表現出來,中規中矩地結束了這場路演。
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採訪和觀眾見面會裡,越來越多人提到,《尋槍》太像江文的電影了。
一兩次還好,次數越多,陸釧每次臉色漸漸繃不住了,也無法再像一開始那麼平靜回答。
而媒體,也不知道從哪聽來的風聲,開始炒作江文和陸釧不合。
什麼片場爭執,江文架空陸釧,要不乾脆就說陸釧只是個掛名的,江文禁導不能自己掛導演的名。
媒體開始說的繪聲繪色,都快接近真相了。
更關鍵的是,看過電影的觀眾,很多都認為這更像是江文的電影,好像坐實了一樣。
而隨著媒體的炒作,《尋槍》疑似江文的電影,加上又到了五一,票房有了明顯的漲幅。
五一當天,單日票房激增至80萬。
整個七天長假,也拿到了410萬,加上之前的五天18萬,總票房達到了590萬。
......
雖然票房有所好轉,不過陸釧這幾天卻過得非常煎熬。
自己辛辛苦苦三年做出來的電影,一下子就突然不是自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