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27 (3 / 6)

曹主任一行看著這友愛的一幕,露出笑容。

這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難能可貴。

&nbsp 葉晗用手心蹭蹭它們的鳥喙,撫摸著蓬鬆的羽毛,但實在不想抱它們,很重。

就在上週,飼養員徐光印剛給它們做過體檢,連少年天鵝都有十斤重,體重增加得很快,一個個膘肥體壯。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就長成大鵝了。

幾隻在附近遊動的野生小天鵝看到這一場景後,好奇地朝這個方向靠近,觀察員立刻拍攝錄影資料並記錄。

今年到來的野生天鵝群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葉晗安撫好天鵝們,和保護協會的眾人一起沿著岸邊行走,尋找隱藏在蘆葦叢中的野生天鵝。

“甲板上曬太陽的有1、2、3...11只,周圍遊動的有14只,蘆葦叢中還有數個小群體,我們注意不要打擾......”

一行7人全都用上了望遠鏡,輕手輕腳的在岸邊和隱藏的小路中探查,與這些野生鳥類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途中,觀察員一直在記錄所在的位置和數量。

統計野生鳥類不容易。

像天鵝這樣的大型猛禽還好,其他個頭較小的鳥類若是大片大片的飛在空中,在空中不停移動;或是棲息於枝葉繁茂的枝頭、隱匿於高大的灌木叢中,尋找和統計會十分困難。

所以,林業局會在大批鳥類出沒的溼地或公園設立數個觀測站,站在高處用望遠鏡等裝置在開闊的溼地監測,運用樣點法和樣線法計算出整體的數量。

資料會有一定誤差,需要工作人員長期觀察、不斷髮現和記錄,才能完善野生鳥類的種類和數量。

葉晗手中拿的是10倍雙筒望遠鏡,用它觀測果然非常清晰,畫面拉進了數倍,甚至能看到疣鼻天鵝在蘆葦叢的間隙梳理羽毛的模樣。

經過幾位觀察員和保護協會的分散統計,很快得出了結論。

元主任:“初步觀測小天鵝數量26只,比去年增加了9只;疣鼻天鵝21只,增加6只。

數量非常可觀。”

這應該是截止今年10月30日,W市觀測到的最多的天鵝族群。

作為猛禽,它們群體數量不多,成年後的天鵝往往會自行離去。

去年在欒湖溼地生態保護區觀測到了66只小天鵝族群,那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

如今在花間集這片不算大的水域中,居然觀測到了47只野生天鵝!

就如同他去年所說,確實是一個奇蹟。

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明顯好於其他區域,是天鵝們非常喜歡的棲息地。

而且透過與去年的群體對比表明,本該離開的成年天鵝也跟著一起來了,還帶了自己的伴侶加入,使得族群進一步壯大。

今年遷徙的日期同樣比往年提前的半個月,除了有氣候的影響,想必這裡的環境也功不可沒。

第一次前

來的曹主任完全沒想到數量會如此之多。

他環顧四周,這裡的面積與動輒千畝的溼地公園和保護區實在相差甚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