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多萬的業績,我看付你們三個人的工資都不夠吧?”
沒有想到張先生的胃口這麼大,這個經我誇大後的“三百萬”資料不但沒有得到他的讚賞,相反滿臉鄙夷,他的態度讓我在尷尬之餘,心裡感到非常不滿,他是不是以為外貿訂單很容易接,他的外貿部還沒有正式啟動就異想天開地想接大單。
“嗯,這個嘛,還好了。”張先生毫不留情的鄙視,將我嗆得有點語無倫次。
他好像沒有注意到我的臉上有多難堪,反而拿出計算器,擺在面前的茶几上正兒八經地算起來:“一年三百萬的業績,按照10%的利潤計算,毛收入只有三十萬左右,扣掉你們三人的工資,還剩多少錢呢?”
“啊?”張先生的這個舉動簡直讓人驚掉了下巴,他未免太過於算計了吧?
他抬頭看了我一眼,嚴肅地問道:“你在那邊的底薪多少?”
“七千元,加兩個點的提成。”實際上我剛進去時只有六千元的底薪。
“那兩個女孩的工資呢?”
“她們的底薪都是3500元,外加提成。”
“你看看,你們三人一個月的工資就要一萬多元,還要算上提成,就這麼一點業績能夠養活你們嗎?”
張先生在計算器敲了一會兒,用手指不停地敲打著茶几,擺了擺頭不屑地說道:“三百萬的業績只夠支付你們三人的工資和其它開支,難道老闆就不賺錢光養著你們嗎?這麼一點業績還拿什麼提成呢?”
“這個嘛?”
張先生的言行舉止進一步重新整理了我對小企業老闆的認知,他未免也太工於算計了吧,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他應該是那種在職場上被人罵得最多的“城府深,小氣鬼,沒有格局,斤斤計較”的老闆之一,我只不過隨口說的一個數字,他居然動起真格算得如此認真,還總結出一連串所謂的賺錢理論,一個老闆如此斤斤計較,擁護他的下屬估計也不多。
在CD公司時,雖然樂總給予員工的福利很差,他的公司位置也很偏僻,可是他不但能招到人,反而還能讓有些人死心踏地為他打工,他性格上確實有缺陷,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有超乎常人的魄力和出色的銷售能力,能夠讓人對他心服口服。
至於張先生的能力暫且無從判斷,只是他如此工於算計,讓我的心裡不禁有一絲隱憂,就他這樣的管理方式,能招得到業務員嗎?
“他們內銷的生意做得挺不錯,每年老闆還是賺了錢的。”我自嘲地為自己辯解道。
“呵呵,內銷生意賺錢那是內銷業務的功勞,不是你們外貿部啊?他總不能光養著外貿部不賺錢吧?”
張先生這個偏激的觀點讓我相當不滿,但是考慮到我是來面試的,此時我有求於他,不管他講的話有多難聽,我也只能忍氣吞聲不能反駁。
“呵呵。”
張先生接著說道:“一家工廠的開支有多大,相信你能算得出來,廠房租金,水電費,人工費,保險費,還有其它的管銷費用,等,這些開支從哪裡來呢?就是需要業務部接單賺錢才能維持平衡,否則老闆拿什麼養活這麼多人?我們在內地的工廠,我強制性要求他們制定工作目標,不只業務部,其它部門都要遵守這個規章制度,如果當月沒完成任務,就要從績效中扣除應得的獎金,績效不夠扣的,就要扣工資,市場規律就是按勞所得,你付出了多少勞動,取得了多少成績,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如果沒有完成份內的任務,老闆沒有賺取利潤,憑什麼付給你工資,你說是不是?”
他這個充滿壓榨與剝削的觀點讓我聽得直倒胃口,但是此時只能陪著虛假的笑臉,違心地點點頭表示應允:“呵呵,是的。”
張先生振振有詞地自認為他講得很有道理,他的陰損論調不禁讓我對他的人品產生了懷疑。
“業務部就是公司的主心骨,只有銷售額得到提升,企業才能穩定發展,否則大家跟著一起喝西北風吧,你說是吧?”
“呵呵。”我附和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