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淵這次會試又奪第一,到現在為止已經是連中五元,後面只剩下了殿試這一關。
等他回到家之後,怡園就接二連三地迎來了道賀者。馬智敏大人親身前來,朱常浩也帶著禮物到了,就連神醫火手閻羅那兩口子聽說了沈淵高中會元的訊息,也讓人捎來了禮物。
這些人向沈淵道賀之後也就散了,大家都知道會試後緊接著就是殿試,此刻多做打擾實在是不合適。
就連柳如青他們也各自回去研究策論,沈淵的小樓也終於安靜了下來。
等到用過了晚飯,沈淵給所有的屬下兄弟都派發了賞錢。這次會元中得比上次解元成就要高得太多了,大家的賞銀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所以兄弟們全都樂得喜不自勝。
天色也徹底黑了,沈淵在樓上熄了燈之後,笑著接受了蘇小棠姑娘的道賀,然後沒皮沒臉的跟蘇姑娘要獎賞。
蘇姑娘無奈之下只得依了沈少爺,把她之前因為太過羞澀,不肯擺出的樣兒一一做來。
這次可真的堪稱是柔若無骨,柔韌度驚人,沈少爺即便是極盡想象,也難不住這位蘇姑娘!
……殿試又稱廷試、御試、是科考的最後一關。考試的地點是在大內紫禁城,考官則是由天子本人擔當,而考核的內容只有一項,就是策論。
殿試其實是從武則天時代開始的,經過層層選拔的學生,在天子親自出題考核之後,就會被授予進士的封賜。
當然在最開始的唐朝時代,也有大批不合格的考生,在殿試中被淘汰出局。
然後殿試的規則在宋代時又是一變,因為宋仁宗時代之前,經常有考生被淘汰後憤憤不平,轉身就去投靠了西夏等敵國。
因此從大宋嘉佑二年開始,殿試就不再淘汰考生,基本上以全部錄取為常態。
於是這樣的殿試規則就沿襲到了明朝,又發生了變化……考生的成績有了三甲之分。
所謂三甲,並不像現在很多人理解的那樣是一二三名,電視轉播裡經常出現某某比賽,以前三甲稱呼冠亞季軍的情況,這其實是不對的。
很多人也會被三甲這種情況弄糊塗,不知道是三甲第一名還是二甲第五十名,兩者誰的地位更高。
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容易解釋,一甲其實總共就三個人,分別是殿試的一、二、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這三位被朝廷賜
“進士及第”。然後在明朝中晚期,二甲大概是一百人左右,殿試的第四名就是二甲第一,名叫
“傳臚”然後按照順序往下排順序,這些人是賜
“進士出身”。三甲大約錄取二百人,被朝廷賞
“賜同進士出身”,所以三甲頭名還不如二甲的最後一名,這個頭名的意義僅僅在於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