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小丫頭是無意,但可以說,這這番話是很針對公子了……他不知道公子有沒有發怒。
偷偷去看,只見公子看了一眼施大夫,然後看向湖面,不知在想什麼。
枇杷見他們這神色,便斷定縣太爺是惱怒了,頓時低下頭去再也不敢說話。
唐大娘感覺到船上不正常的氣氛,又聽說自己旁邊坐著的是縣太爺,也不敢說話了,船上頓時安靜起來。
好在湖並不寬,船一會兒就靠了岸。
劉老二早在渡口等著,見船靠岸,就立刻過來扶陸璘。
陸璘在馬車下站了一會兒,要上去時,轉頭看向身後的施菀。
她正從船上下來,一手攏著披風,一手讓先下船的女徒弟牽著,扶她下來。
頓了頓,待她過來,他開口問道:“此去還有些路程,施大夫可願上馬車,讓車伕捎帶一程?”
施菀抬頭輕笑道:“多謝大人,不必了,我有他們陪著,一同走走也好。”
說完,與兩名徒弟一同離去。
陸璘上了馬車,要進馬車廂時,回過頭,看見施菀的身影漸漸遠去。
她當初為何進京,爺爺似乎同他說過,又似乎沒有,但總之,他隱約記得是為了什麼事,但又記不太清……當時他,並不在意。
他只知道,她找上門來了,要他履行一個他並不知道的婚約,至於她因何而來,如何過來,他並不想知道,甚至抗拒去知道。
如今才知,是走投無路,被逼去京城的。
那位他不曾見過的施家爺爺,若一早準備讓孫女嫁入陸家,應該早就會尋去,而不是等到自己亡故,讓她尋過去,那時他已經二十了,放在平常人家,早就成親了,不會等到那時候。
他的確怪過她,但其實不該,其實她找去京城的原因,只要認真想想就能想明白,只是他不願去想而已。
他對她,有一種遲來的愧疚,只是他們早已和離,各自過著各自的人生。
第32章
從渡口往縣衙去,一路只有轔轔的車輪聲,因為馬車內的陸璘沉默,長喜也眉眼深沉,所以愛閒聊的劉老二也不敢開口說話。
原本他是個愛熱鬧、能說會道的人,給縣太爺當了這半個月車伕,他覺得自己已經越來越沉默寡言了。
長喜沒說話,也是因為陸璘的沉默,因為他覺得公子心情可能不好。
他以前對少夫人知道並不多,因為他在外院,對少夫人見得少,而公子從不會在他面前提起少夫人。
當然,他知道公子不喜歡少夫人,甚至那時他還為公子惋惜,就像全陸府、全京城的人一樣。
公子那樣清貴的名門公子,俊朗非凡,又是京中第一才子,新科榜眼,這樣的人,卻要娶一個鄉下姑娘,只因為一個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