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時正在幷州城內,帶領長安軍將士給受災百姓發放糧食。
災情,並非天災,而是由曹操軍隊臨走前所造成的。
曹操這一次並沒有發揮他的特殊才能:屠城。
而是選擇了儘可能破壞幷州城內的建築、農田,搶走糧食。
待曹操軍隊離去後,留給劉協的,便是這滿目瘡痍的幷州城,以及十幾萬張有老有幼,嗷嗷待哺的嘴。
相比較於幷州的慘烈景象來說,由於撤退時間不夠,再加上投石機的威力讓曹操非常忌憚。
所以青州城內的受災景象和幷州城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協搞定了青州城內的救濟事務後,便直奔幷州而來,駐紮了下來,親自參與了幷州城內的恢復工作。
這恢復工作中,包括但不限於,重築民居,收容百姓,讓他們有個躲雨睡覺的地方。
開設粥棚,每日發放熬煮好的粥飯,確保幷州百姓能有一口吃的。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收回幷州城內所有土地!
這些土地中,大部分已經被曹操軍隊破壞。
所以長安軍收繳起來並沒有任何難度可言。
但也有少數沒有被曹操軍隊踐踏的土地,秧苗仍然在生長,那些大小地主或者農民,並不願意將土地轉讓給長安軍。
對此劉協也並沒有採取任何強行措施。
願意給,長安軍就接下,不願意給,長安軍也絕不會有任何強迫的舉動。
收集土地的工作成了自發性的行為。
如此一來,數日的時間內,長安軍一共收納了幷州城內將近六成的土地,也為此發出了糧食無數。
土地到手後,劉協當即下令,幷州城內受災百姓,均可去田地裡耕種。
每日的工作時長,換取對應的糧食,以供食用。
至於救濟災民的粥棚,則將再三日後關閉。
以工代賑,這是必須要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