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蚩之亂已經平定,西州與豊朝聯姻之事,也已經塵埃落定,陛下春秋正盛,身體康健,立儲之事還是不要操之過急吧?”高於明笑著道。
立儲之事,應由皇帝乾綱獨斷,豈容他人染指。高於明雖然知道皇帝已有立儲之意,但還是不想多家置喙。
“朕已經想過了,大臣們所言呢,也不是沒有道理。早日立儲,擇定太子與九公主的婚期,那對外可以安邦,對內可以定國,一舉兩得。
今日請於明來,想讓你幫朕出出主意。在朕的幾個兒子中,誰可以勝任儲君之位?”皇帝卻不想那麼輕易放過他,仍然要他給出意見。
“臣以為,當屬宣德王。”高於明見躲閃不過,只好開口道。
見他居然舉薦宣德王,而不是他一項支援的翊王,皇帝李賾都為之一愣。
“眾皇子之中,宣德王為長,朝中又有忠王等一群老臣輔佐,立宣德王為太子,實乃眾望所歸啊!”高於明隨即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明面上是支援李承鄴當太子,但其實卻是在捧殺他。
因為皇帝最忌諱底下的臣子結黨營私,那會對他的統治造成直接威脅。
而宣德王早早跟忠王等一干老臣勾結,如果由他擔任太子,再加上老臣們的支援,分分鐘都可能篡位奪權。
“朕認為,承鄞也是不錯的。他不但平定了丹蚩,立了大功,對太皇太后、對皇后、對朕也是很有孝心,有情有義!朕看他現在處事遊刃有餘,將來必能當大任。”李賾又道。
“平定丹蚩,翊王英勇無比,令滿朝上下刮目相看……若論私心,臣確實偏重翊王。可是立儲乃國家大事嘛,和宣德王相比,翊王還是年輕了些。”高於明點頭道。
他早知道,皇帝有意立宣德王為太子,不然不會明知太子之死疑點重重,也要讓宣德王率軍攻打丹蚩了。
因此,他自然順著皇帝的意思,不敢爭競。
只不過,他如此善於揣摩上意,其實也是犯忌諱的事情。
所謂天威難測,所以臣子才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如果臣子善於揣摩上意,那皇帝就沒有威嚴可言了。沒有威嚴的皇帝,不過就是擺在龍椅上的木偶而已。
“於明,滿朝上下,就數你對朕最忠心!”李賾一聽,笑著說道,其實心中已經暗起殺心。
他可以信任高於明,可以賦予他權力,但是他不希望高於明摸透他的心思。
……
十天之後,黃道吉日。
李賾正式冊封二皇子李承鄴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