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四出六,看似吃虧,其實目的是利潤均沾。把自己的朋友變得多多的,把自己的敵人變得少少的。
投其所好、入鄉隨俗,現代商戰中也常用到。
不然的話,他們會因為腦神經受損,不僅會喪失記憶,而且會逐漸泯滅人性,變得徹底瘋狂。
千戶莊就算是敲糖幫的臨時據點。
因為這些質樸的規矩裡,濃縮的是敲糖幫幾百年來,成千上萬先輩積累的經驗與智慧。他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能跟這麼多人比,所以該聽還是要聽的。
“生意要想做得好,就要學會聚攏人氣。怎麼才能聚攏人氣呢,那就要投其所好,入鄉隨俗。”陳金土又傳授經驗道,“遇到人家有事,能幫的就幫一把。要會說拜年話,要會說人家喜歡的故事……所謂藝多不壓身。”
項南又點點頭。
“求祖師爺保佑,這一趟順順利利~”
“敲糖這生意要想做得好,就要做到‘進四出六’。什麼意思呢,就是每賺十塊錢,我們自己只留四塊,其他六塊給到別人。”陳金土給兒子介紹規矩道,“給誰呢,給朋友,給那些能幫我們的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生意做得長久,人家也才樂意跟我們做生意。”
不過擔頭也分級別的,領導人物稱為“老路頭”。
“求祖師爺保佑,買賣興隆,平安歸來!”
項南再次點點頭。
由於上次敲糖幫是在東陽公社被抓的,因此這次他們選擇往西走,走金崋、龍游、瞿州、淳安、浦江,正好是轉了一個大彎。到時候,也剛好能趕上過年。
而來回一百公里,對輕功絕頂的項南來說,兩個小時就夠了。
其中“糖坊”的任務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餅、生薑糖用現金或貨物的形式貸給敲糖人,同時還收購代銷敲糖人收來的貨物;“站頭”就是敲糖幫居住的小客棧,並經營糖擔託運業務;“行家”專事採購各類小百貨以供敲糖幫經營;“老土地”專收敲糖幫換回的貨物。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得意洋洋,自高自大,而是耐心的跟著陳金土學著。
這類人由精於敲糖業務的人擔當,且是從敲糖幫中公議推舉的“精英人物”,其任務是由其獨當一面,統帥一路糖擔。
比如大名鼎鼎的麥當勞、肯德基,進入內地之後同樣也做了相當程度的變革,增加了適合內地人口味的特色菜品,如雞肉卷、嫩牛五方、麥辣雞翅等等。甚至油條、豆漿、皮蛋瘦肉粥都有了。
……
而鄉親們也一路將他們送出村,直到他們走遠了,身影消失在山路中,才捨得轉頭。
“攏擔”下又有“年伯”,“年伯”的職位是由“攏擔”任命,其任務是協助“攏擔”的工作,同時,“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擔頭”。
最後是糖擔,又稱“擔頭”。這些“擔頭”,就是“新手”,即初次出門的敲糖人,如同工匠所收的學徒,屬“年伯”帶領指導。
由此可見,敲糖幫雖然做得是小本買賣,但組織架構、執行規律還是很嚴謹的,並不是散兵遊勇,亂哄哄的一窩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