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六十六章 現實意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六十六章 現實意義 (3 / 3)

如果姜玉樓問他們這部作品好不好,他們肯定會說好,但要是問他們這部作品會不會討讀者喜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搖頭。

這部作品優缺點明顯,兩極分化嚴重。如果可以,他們再也不想讓這部作品出現在他們的雜誌上。

曲高和寡啊!

不,這個詞都算是褒義詞了,實際上,這部作品在發表時尚可,可出版後,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首印的十萬冊,到今年也才賣了一半不到。

這可是最文學出版的作品中,首部出現虧損的作品。

因此,當他們得知社長又要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產生了抗拒情緒。

“社長三思啊!”

“社長,路老師的實力是有的,只是寫作風格和題材實在不討喜啊!”

“社長,《平凡的世界》是部好作品,但是讀者不喜歡,要不還是再考慮一下吧!”

“社長……”

姜玉樓靜靜地看著編輯部成員發表看法,直到他們都說出了心裡的想法後,他才開口道:

“《平凡的世界》這部你們都讀過,它的缺點很多。

比如人物塑造過於理想化,小說文筆雖然樸實無華,但在某些地方顯得過於直接和粗糙,缺乏一定的文學修飾。小說中穿插了作者大量的個人見解和主觀性的說教,這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小說閱讀的流暢性。”

眾人安靜地聽著他一一點出《平凡的世界》,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缺點,沒什麼好避諱的。

只是既然你一清二楚,為什麼還要死保《平凡的世界》呢?

就因為路謠和你關係好?

“你們肯定想問,我既然知道《平凡的世界》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為什麼還要推薦這樣一部作品。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缺點,但我們要看到它的閃光點。比如《平凡的世界》就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優秀作品。與《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路謠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

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謠當屬其中之一。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正是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構成了社會上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並且,作品還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比如作者對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還有作品處處展現溫暖的親情與友情,這些人間美好的情感溫暖了人心。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鬥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

我說了這麼多,你們應該明白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了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