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記者,好不久見。”
“姜老師,這次獲獎,您有什麼話,想對讀者們說嗎?”
姜玉樓沉吟片刻,回答道:“得獎,更堅定了我踏上文學之路。今後我要走的路還長,我願努力,在建設具有中國氣派的新文學大廈上再添一塊磚瓦。”
頒獎儀式結束後,獲獎者們都鬆了一口氣。
本來他們還想去和巴老等人聊一聊的,不過巴老身體不適,其他老師們也有事,只能無奈作罷。
“各位老師們,以後要是有文章想要發表,可不要忘了我們《最文學》。我們雜誌的宗旨就是為作家服務,老師們只要和我們雜誌合作一次,以後一定會喜歡上的。”
臨走,姜玉樓還不忘推銷自家雜誌。
眾人頗感無奈,又有些好笑,卻只不過,還是收下了他遞出的名片。
說起來,這年代有名片的人很少,大家看著也覺得新鮮。
古華看了下手中的名片,笑著道:“玉樓這個名片不錯,費心思了。”
“哪裡,也是和別人學的。”姜玉樓笑了笑。
古華調侃道:“那以後我給你的雜誌投稿,你給我多少稿酬啊?”
他的年紀相對比較輕,說起稿酬也沒什麼問題。
眾人也看向姜玉樓,想看看他能給多少。倒不是他們喜歡錢,而是想看看他有沒有魄力。
姜玉樓開口道:“諸位老師投稿那是看得起我們《最文學》,除了千字十塊這個最低標準,還有印數稿酬。如果銷量達標我們雜誌社也會幫著出單行本。”
幾個人都愣住了,這麼大手筆?
古華不由咋舌道:“玉樓,這麼大手筆,你不怕虧本嗎?”
“怎麼會虧。”姜玉樓搖了搖頭,“我既然敢開這個價,只會賺。”
他這麼一說,有幾個人還真心動了。他們現在發表的作品稿酬都不到千字十塊,更別說印數稿酬了。他們雖然是作家,但也要吃飯不是。
就比如周克芹,他家條件困難,工資也不算高,如果稿酬多點,也能補貼家用,妻子也不用那麼累了。
想了想,他把名片鄭重其事地收好了。
這時李國文問道:“聽說路謠的《人生》要出單行本了?”
“嗯,明年年初全國發行。”
“真好啊。”古華也有些羨慕。
單行本不是誰想法就能發的,沒有不錯的銷量哪個出版社會這麼做,做慈善嗎?
《人生》只是中篇小說都能發單行本,他們寫的是長篇都不敢這麼想。
不過,姚老的《李自成》應該可以吧。
當然,在場眾人要說誰的小說發表後肯定能出單行本,而且銷量還高,非姜玉樓莫屬了。
他們想想自己,一個個的都四十好幾,最年長的已經七十二了,而姜玉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