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罵戰嗎,他姜玉樓還真沒怕過誰。
當下,他就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放下幻想,準備鬥爭》,寫好後,他就投遞到《燕京日報》上面。
《燕京日報》和他也是老朋友,稽核文章,發現沒有問題後,立刻進行排版和刊印。
第二天,燕京的報紙讀者就看到了姜玉樓的這篇文章。
在文章裡,他是這麼說的,“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他先是引用主席的《滿江紅》,將在那些在輿論上對他大家抨擊的評論家和自詡為資歷頗深的老作家比喻成蒼蠅螞蟻和蚍蜉,等於是寫下一篇戰書。
接著,他又說道:“所有忌恨我的人、討厭我的人、嫉妒我的人以及汙衊陷害我的人,都可以盡情發表評論,我會一一給出評論。”
這就說你們來攻擊吧,即使是車輪戰我姜玉樓也不會害怕。
他的這篇文章一出,那些攻擊過他的人哪裡還能忍,紛紛發表自己的文章對他進行駁斥和攻擊。
“初聞姜玉樓,本以為是有教養之作家,今觀之,當可歸類於斯文掃地之輩。其人之文刊行天下,實乃國之大害,當禁!”
“他大概是急了,以為所有人批評他是因為羨慕他,嫉妒他,此言大謬。我等前輩作家,之所以評論年輕輩文章,實乃敦促後輩上進。今被誤會頗深,可悲,可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觀姜先生一年寫出百萬字文章,可以想象其文學性如何。”
“當今作家需有德有才。有德無才,不過一庸人爾,有才無德,天下大害!”
“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有的年輕作家完全沒有老一輩作家的謙虛,只能聽讚美聲,聽不進批評聲,這是他的悲哀,也是評論界的悲哀。”
此類評論文章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或明或暗地都將矛頭指向姜玉樓。
讀者們在為他擔憂的同時,也想看到他如何對這些批評進行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