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這種讓他們覺得可惜,覺得姜玉樓思想淺薄不夠先進的現象竟然出現了改變。
一個不夠親西方,過於諂媚現在政府的作家竟然出現了改變。
是他幾次出國,看到的多了,所以才覺醒了嗎?
有心人覺得姜玉樓成了那種可以爭取的物件,未來國家想要進步,必然少不了批評家的存在,他也許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呢。
回到這部小說中,處處都有隱喻,處處都有讓他們驚喜的東西。
小說中自由這個主題本身已經足夠宏大,沒想到在明線之下的暗線,姜玉樓表達的卻更加的大膽。
在他們看來,《楚門的世界》可讀性也許一般,但是思想的先進性,絕對要超過他以往的所有作品。
必須褒揚,必須大大的褒揚。
這部作品似乎對準了這群人的顆粒度,讓他們滿意的同時,決定糾結力量,在媒體上大加讚揚,讓更多的讀者認識到他們所認為的頑固派已經有所轉變,有變成好同志的可能。
以上這些就是媒體上突然爆發出關於《楚門的世界》隱喻的各種討論,他們甚至恨不得拿著喇叭大聲告訴世人,姜玉樓也成了他們的一份子。
姜玉樓最後說道:“行了,大家不要瞎想,我的這部作品真的很簡單,就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先鋒文學。主題也是簡單明瞭,為了自由,簡單的自由,沒有任何的異象和象徵在裡面。”
衛國平砸吧一下嘴,說道:“那報紙上你要做出解釋嗎?”
“不,最起碼現在不行。”
于敏不解,“為什麼?”
“還不到時候。”姜玉樓淡淡一笑。
徐向東看著他,若有所思。
……
陝西,甘泉縣招待所。
四年多的時間,路謠如今也是個老資格編輯。
自從和姜玉樓燕京一別,回到陝西后,路謠同《延河》編輯部的同事交接一番工作後,就搬到了甘泉縣。
之所以離開長安,離開他的工作戰線,自然是想要更好地完成那部從79年就開始構思的作品《人生》。
路謠寫作時有個習慣,那就是“喜歡一鼓作氣,從始至終保持同樣的激情”,他最怕的就是“寫作過程中情緒被意外的干擾打斷”,他會覺得打斷的地方便會“留下一塊疤痕,即使後來精心修補,也很難再是本來的面目”。
這種習慣即使他來到了環境沒有那麼優越的甘泉縣依舊保留著,這麼做有個好處,那就是儲存了創作激情,壞處就是有些與俗世脫節。
不過,好在他還有著閱讀雜誌的好習慣,尤其是姜玉樓的作品,他可以說是每部必看。
《楚門的世界》,這部小說的大名也從其他作家的口中流傳到了他的耳中。他很想看看,到底是怎麼樣一部作品,會讓《當代》都為是否刊登而猶豫。
發售那天,他一大早就去書店排隊購買。別看這是在小縣城,但是姜玉樓的影響力巨大,幾乎三分之二的知識青年都是他的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