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的評論先不提,你們覺得我這部作品寫得怎麼樣?”
幾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姜玉樓的話讓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放心說,我這人出了名的喜歡虛心納諫。”
衛國平道:“那我可就說了……”
姜玉樓點點頭,也不催促,更沒有不耐煩和不爽。
衛國平想了想,說道:“其實吧,你的這部《楚門的世界》我沒有看懂。”
“沒看懂?”姜玉樓有想過他會提出很多意見,卻沒想到衛國平會說沒看懂他的小說。
他又問于敏和徐向東,“你們呢?也沒有看懂?”
兩人遲疑片刻,同時點頭。
沒有看懂。
姜玉樓眉頭緊皺,這個回答不是批評,卻勝似批評。
他寫作的初衷雖然是賺錢,但也想過讓讀者透過閱讀他的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可要是小說都沒看懂,那還感悟個屁啊!
姜玉樓追問道:“到底是哪裡沒看懂呢,故事線不清晰嗎?”
這個問題搞不懂,他寢食難安啊。
“這倒不是,雖然《楚門的世界》有點科幻的味道,但你在小說裡描述得已經足夠通俗,和現實世界做個對比也都能理解。但是吧,其中的隱喻我們也把握不準。”于敏皺眉道。
姜玉樓一愣,“什麼隱喻?”
于敏奇怪的看著他,似乎再說你自己寫的小說,有什麼隱喻你不知道嗎,為什麼要問我。
“比如你筆下那個巨大的攝影棚世界、無處不在的攝像機、從天而降的探照燈、某些角色無意義的行為以及小說結尾楚門為什麼能如此的決絕。”衛國平連珠炮般的詢問道。
姜玉樓面色古怪,“就這些?”
“還有一些吧,但我們更想先聽聽你說這些。”徐向東說道。
姜玉樓道:“有沒有可能,你所說的這些並不存在隱喻呢?”
“不可能。”于敏反駁道:“現在報紙上對你的這部作品討論度很高,普遍認為巨大的攝影棚就是咱們國家,無處不在的攝像機就是對我們的監視,從天而降的探照燈位屬西方,是對我們的啟迪。而楚門之所以如此決絕,是因為他嚮往自由。”
聽到這個解釋,姜玉樓有些哭笑不得。
也不知道是誰解讀的,完全扭曲了他作品的本意。
他沉思片刻後,說道:“所謂的隱喻是完全子虛烏有的。我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對未來的一種猜測吧。但這些猜測是有跡可循的,比如直播,比如廣告,都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對應的點。”
“那攝影棚和無處不在的攝像機呢?”衛國平問道。
“攝影棚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在這個攝影棚中工作生活,扮演自己,我們可以是那個攝影的人,也可以是那個被動出鏡的人。之所以發生這一切,其實是因為利益。”
“利益?”
“沒錯,因為利益,楚門被動的成為了攝影棚中的一位演員,因為利益,他在攝影棚中生活了數十年,因為利益,所有人都瞞著他,因為利益,節目的製作方不希望他離開。唯一一點,那些評論說對了,楚門最後決然離開攝影棚,就是為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