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裡有兩個重要的問題。”
“損耗,延遲。”
呂寬嘗試著從科學的角度解釋:“想要保持一段攜帶資訊的電流波在室外正常大氣下進行超遠距離無線傳遞,我們必須先攻破大氣超導技術,將損耗嚴格控制在合理的範疇內才行。否則電流絕不可能在大氣中傳遞出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進入到接收裝置內。”
“其次,無線的延遲太誇張了,如果只是構建一個虛擬的世界讓人類在裡面活動,那他們確實不會感覺到內外差距。但你想要讓內部做出一個動作,將電訊號同步傳遞到外界產生一樣的反應,這怎麼可能沒有延遲?電流內攜帶資訊的傳遞可不是光速,能夠無感的連結達到生物電訊號一般效率。”
損耗很好理解,越長的距離傳輸能量損耗自然越大。
尤其還不是透過有線導電介質傳輸,而是透過阻力極大幾乎不導電的常溫大氣。
對於地球人類的技術範疇而言,這幾乎完全無法做到。
而延遲雖然繞口些,但也能用簡單的方式解釋。
資訊的傳遞是建立在介質上。
從伺服器出發,介質會捆綁在一段電訊號上一路飛馳,直到進入接收器。
距離越近,電訊號需要經過的距離越短,延遲便越低。
距離越長,電訊號需要的距離便會同步增加,使得延遲變高。
幾十公里的情況下,就算給仿生人的頭上接根網線,一路連線到領地虛境伺服器上。
呂寬已經能預見到,這邊抬個手,那邊可能需要過個一兩秒才能反應過來。
“你說的我都清楚,但我們現階段也沒有到需要幾十公里外作戰的地步,先從一兩公里開始,做到近距離可以操控後我們再逐步擴大。”
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是蘇摩在一開始便想到的。
有著滿值的腦力和遊戲下發的特殊天賦,哪怕他並沒有刻意的去學習。
如今的屬性面板上,所有知識分類也基本被他刷到了地球人類頂尖層次。
尤其是最為關注的生物和機械部分,更是在製造玩逐日戰甲後提升到了星際人類地步。
儘管在這種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科研難題下,這點技術層次依舊相差甚遠。
但...
“延遲我可以解決,我手上有一件特殊的收發裝置可以在一定範圍進行隔空訊號收發。”
“至於損耗...這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重心,我會將所有精力全部投入進去。”
聽到兩大難題被這麼輕描淡寫的帶過,呂寬的臉上出現一抹錯愕。
怎麼?
人和人差距這麼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