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進軍網際網路,那前期虧損的常規局面,我估計他們早就有預料到,甚至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畢竟誰都知道,做網際網路的就沒有前期不虧損的。”
王星最後一句話,道出了現如今網際網路的常規生態。
任何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早期都不可能賺錢,這也是為什麼天使投資人這個概念在以前並沒有什麼人提及,可在網際網路時代卻被無限放大的原因所在。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網際網路嘛,得有產品,而產品是需要一個開發過程的,在產品真正問世之前,都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
大多數情況下,天使投資人就是投這第一筆資金的人。
雖然傳統行業前期也需要投入,但網際網路不同於傳統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想象空間,以及上升空間都是無限大的,在網際網路進行一筆一百萬的投資,很可能獲得成百上千倍、甚至是一萬倍的回報率。
這在網際網路投資史上,都是有鮮明的實際案例,而傳統行業顯然是不可能達到這麼高回報率的。
這種情況下怎麼進行選擇,聰明人都知道。
自然而然,網際網路投資氛圍就這麼形成了。
而回過頭來說,在一項產品問世之後,除非是那種toB(使用物件是企業或組織型別的產品,能夠直接去對公司、商家等特定物件出售,這種還有可能立馬看到收入,但這種型別的產品,它的規模和想象空間都被侷限住了,一般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很顯然,王星的話裡面,並不包含toB類產品。
在大部分網際網路大佬或者投資人的眼裡,toB類的產品並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一般也都不會花心思在這一類產品上。
真正有想象空間,並且吸引絕大多數投資人注意力的,還是toC(使用物件是個體、使用者)型別的產品,而這種很顯然就存在一個使用者積累的過程,中間是很難有盈利的可能。
只有在形成了一定市場地位或者擁有了足夠多的使用者後,才有變現的可能。
而隨著多家同型別的公司殺入同一個領域,燒錢搶使用者的生態自然就因此而形成了。
不得不說,這個生態有點畸形,但又充分說明了網際網路的激烈和殘酷。
早年間還是一片藍海的網際網路自然不是這種生態,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的加劇,才漸漸演變成了這樣。
而在王星看來,對方既然踏上了這一步,那肯定是抱著前期會虧損的心態,早就做好了準備。
“老王說的不錯,這點我們確實不必過於去糾結盈利的問題,沒那個必要。”李慧文點頭認同了一聲,隨後一字一句的鄭重道:
“不過,我們一定要重視!按照他們現在表現出來的那副姿態,必須要引起我們自己的百分百重視!”
“或者說,我們一定要把他們扼殺在搖籃裡面!”
“哦?”王星挑了下眉頭,在他印象中,難得見幾次李慧文如此隆重其事,甚至還用上了‘一定’這種很少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詞。
“現在很明顯的一點是,對方是深知網際網路套路的。”李慧文開口解釋道:
“因為他們現在的打法,各種優惠、福利等等讓使用者嘗甜頭的舉動,完全就是網際網路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