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說完,沒有人再開口了,都靜靜地等待著。顯然態度表明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陛下裁決吧。
朱翊鈞看了一眼嚴清,沒說話。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嚴清非常得萬曆皇帝的看重。因為他為官清廉,也不拉幫結派;曾經負責主持修建北京外城和皇陵,工程結束後,屬下沒有絲毫侵貪工程款的行為。
張居正死後,大太監馮保被抄家,抄出大臣們饋贈禮物的簿本,上面唯獨沒有嚴清的名字。
也正是因為如此,嚴清成了歷史上萬曆皇帝非常看重的一位大臣。
只不過年紀大了,張居正死後,嚴清也沒活幾年。
轉過頭看向張四維,朱翊鈞笑著問道:“張閣老以為,此事該如何?”
眾人的目光也都轉到了張四維的身上。
在方逢時看來,根本沒什麼好說的,就應該拒絕。
可張四維是高拱的學生,兩個人私交不錯,甚至一直有書信往來。
這個時候張四維要是不同意,這名聲不太好;要是同意的話,那就真得罪人了。
張四維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不過他也是老人了,這樣的事情怎麼能難得住他?
略微沉吟了片刻,張四維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當慎重。高閣老身體有恙,什麼情況朝中也不知道。如果貿然同意的話,恐怕會好心辦壞事。”
“高閣老的老家距離京城不近,一路舟車勞頓,恐怕會加重病情。臣以為,應該派太醫和朝廷官吏前去探望,看看高閣老的病情是否能夠到京城來。”
“如果高閣老的確需要到京城來,就讓他們帶著高閣老一起進京;如果不行,那也可以讓他們就地診治,對高閣老也好。”
大明文官第三個套路:拖!
乍聽起來,張四維和朱翊鈞所採用的辦法一樣,去的人回來報告不用,也就沒什麼問題了。高拱想回來根本不可能。
實際上,張四維採用的卻是拖延的辦法。從京城派人過去,一路上還有御醫,走走停停什麼時候能到高拱的老家?
加上有些人故意拖延,那速度就更慢了。如果真有病,恐怕等他們到新鄭,高拱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