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流水線工坊有五處,也就是說這個月就能安置一百五十家了,算上軍營原來的住房和挖掘的窯洞,這個月下來,這些人基本都有溫暖的地方過冬了。
夏侯雙驚歎不已,古舒文又拿出一個冊子,說是這是蜀王叫交給夏侯雙的。
冊子裡面有土磚的燒製技法、地灶和火塘的建造辦法。
幾萬人一匯合,元無極就在趙博南、袁鑑修、崔牧雲的輔助下設定了臨時負責機構,元無極稱之為蜀王行轅,趙博南幾人思量了一會,覺得還恰當,也就認可了這個新名詞。
趙博南為蜀王相,自然任了行轅的總領,袁鑑修為副領,崔牧雲當仁不讓,成了
並一萬軍隊的總統領。
且將從長安帶來的這三萬多人不論原來的官爵,只以家族、官署、貴賤,編製成兩千人一衛,再配以軍隊三百,共編成一十八衛,每衛設定文吏二十,校尉三名。
文吏設定卿老為尊,校尉設定將軍為主,但一切事務,皆由卿老決斷,將軍為輔,若還有不能決斷之事,再上報到蜀王行轅裁決。
趙博南召集了原官職在三品以上和各家族的族老召開了一個會議,宣佈了關於成立蜀王行轅的事情,並許諾到蜀地以後,再重新按照原來的職位重新安排職事。
這才安撫了眾人已有些波動的情緒。
元無極琢磨了好幾天,寫了一個冊子,由擔任行轅幕府書吏的古舒文、司馬茂、司馬晗等人立馬撰錄分發到每衛。
冊子寫明:糧草給養按人頭每十天發放一次,由每衛統一領取,按士族、民戶、賤戶配發到各家各戶。
每衛設處理衛所糾紛事宜的公廨一座,車輛、馬匹統一由由專人管理,建立馬廄、車棚、衛所……
就連解手的茅房若干都有細則。
還將一本冊子交給夏侯雙。
古舒文說:這個冊子蜀王請夏侯太守收好,若今後遭遇天災,可按冊子的辦法安置災民,可以儘快穩定民心。
夏侯雙嗟嘆不已,反倒為自己的小人心思羞愧起來,接過手冊,遙遙向元無極站立的地方深施一禮。
其實元無極也就已經焦頭爛額了。
寫這本冊子,將駐村幹部的經驗,管理企業的經驗以及《兵法二十四篇》所學都用上了。
真不知道管轄近百萬的軍隊是怎麼管理的,真心佩服那些歷史上的名將們。
冊子出來,叫趙博南他們驚歎了半天,看他的眼神更加古怪起來。
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管不了人家的眼光了。
不要迷戀哥,哥就是個傳說。
元無極甩甩頭,瀟灑地下山,嘴裡念著莫生氣。
“頭頂天,腳踏地,人生全在一口氣;切記氣上有三忌:慪氣賭氣發脾氣;慪氣只能氣自己,賭氣彼此更對立;拍桌打凳發脾氣,有理反到變沒理;人生世上不容易,作踐自己多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