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任皇帝都沒能做到的事,等到她在任時,竟然要做到了。
讓烏國那幫高高在上的蠻夷人每歲上供朝拜,怎麼想都是一件讓人身心舒暢的事情。
只是左相一黨的人據理力爭:“烏人佔了我們的城害了我們的百姓,竟然還想娶帝卿!想和親,做夢!”
“陛下不可啊!怎麼能將帝卿殿下嫁去偏遠蠻夷之地呢!就是和親,也應當讓烏國人將他們的兒子嫁過來!”
右相的人與她們唱反調,出言贊同太女的話:“帝卿殿下享受了尊貴的待遇,到了關鍵時刻也應當履行責任。與烏軍和親,能為兩國百姓帶去長久的安寧,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還望陛下深思熟慮。”
左相的人不恥地看著她們,誰家還沒有個兒子了,難道送她們的兒子出去和親,她們也能說出這樣一番話?虛偽!
太女的人能這樣說,不就是因為君後只有太女一個孩子,無論嫁那個世卿也跟她們無關。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見底下還要再吵,皇帝頭痛地喝道:“別吵了!”
她輕嘆了口氣,安撫道:“你們的意見和想法,朕都明白了。和親確實是一件大事,但每位帝卿都是朕的孩子,朕如何能忍心?這樣的事……也要世卿願意才行啊。此事再議吧。”
此事再議,沒有一口回絕,就是說明陛下的心還是向和親議和傾斜了。
也不知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下朝以後,皇帝回到尚書房,冷不丁地吩咐了內侍一句:“將通州的捷報拿給朕看看。”
侍女應聲領命,恭敬地捷報呈給皇帝。
皇帝皺著眉看過去,對著上面寫的“裴令聞”三字出神,總覺得在哪裡見過。
內侍察言觀色,適時開口笑道:“也是巧了,裴令望小姐的二姐也叫裴令聞呢。可見裴氏多出敢勇之女。”
皇帝眉頭舒展,她就說,這名字怎麼這般熟悉。
皇帝開了個玩笑:“這個裴令聞,不會是裴令望二姐死而複生了吧?”
內侍忙說道:“特意派人去檢視過,與故去的裴家次女形容並不相同,且已經在通州成親了。”
皇帝哦了一聲,那應是隻是巧合,同名同姓而已。“還真是巧。”她自言自語了一句,隨手將捷報放到一邊。
這時,又有侍女進來通傳。
“陛下,二皇女和三皇女求見。”
皇帝有些意外,她們二人從來不對付,老二總跟著太女跑,怎麼這次同時來找她?
隨即她想到了朝堂上發生的事情,眼中多了幾分意味深長。
來見她,是為了和親一事吧。
“宣。”皇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