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學生要去做明知不可為之事,寒窗苦讀十餘年,各地為官三十載,今烏帽
說著, 查松年的神色忽然嚴肅:“如今聖上駕崩,新君未立,朝局風雲變幻, 我們需要你。”
百裡昀聽聞此, 心中震撼不已,他不禁重新審視眼前這兩位平日看似針鋒相對的重臣, 一時語塞, 不知該如何回應。
查松年見百裡昀神色變幻,知他心中定是波瀾起伏,便繼續緩緩說道:“子書,如今先帝已逝, 太子懦弱無能,若真讓他登基,這江山社稷恐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凜王心懷大志,且有治國安邦之才,實乃大統的不二人選。我與韓相多年佈局,只為這一朝能扶凜王上位, 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可我能做什麼呢?”百裡昀思來想去不得其解,“我尚且在朝內無官職, 人微言輕, 實在是幫不了二位什麼。”
韓檢看了查松年一眼搖了搖頭:“當初若不是大行皇帝應允, 鶴臣再隻手遮天也不能讓你如此大起大落。”
百裡昀的目光停在查松年和韓檢身上, 緩緩道:“大行皇帝也有意栽培我?”
查松年理所應當地點了點頭:“他想將你留給太子。”
百裡昀眉頭微蹙,他突然有些猶豫了, 思索片刻後道:“皇位更疊,關乎天下蒼生, 容不得半點馬虎,且不說這扶持凜王之路艱難險阻,各方勢力必定拼死相爭,單說這其中變數頗多,又如何能確保萬無一失?”
韓檢介面道:“子書,此事自然困難重重,但我們已謀劃多年,並非毫無準備。如今局勢雖複雜,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未必不能成功。你聰慧過人,且經過這一番磨礪,心性沉穩,我們相信你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
百裡昀心中暗自權衡,他如今進退兩難。
一面是太子,儒雅隨和,若是太平治世,定是位好君主。
一面是凜王,據說是有治國安邦之才,可傳聞中他是酒囊飯袋,若真如參政和同平章事所言他能給大梁一個治世,未嘗不是比太子更好地人選。
可太子是儲君,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
且不說朝中人擁躉太子,單說太子本人,若他真想繼承大統,那是名正言順的,而至於凜王,在後世的史書中,他會是謀權篡位的那一個。
沉吟良久,他緩緩道:“二位大人,此事太過重大,容我與家人商議之後,再給二位大人答複。”
查松年與韓檢對視一眼。
查松年點頭道:“子書,我們明白此事需謹慎,只是時不我待,還望你能盡快做出決定,這天下的命運,或許就掌握在你我手中了。”
百裡昀再次行禮,告辭離開偏殿。
此時,夕陽的餘暉透過宮牆的縫隙灑在他身上,將他的影子拉得修長。
他心中思緒萬千,腳下的步伐異常沉重。
韓檢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像是自言自語:“鶴臣,當真走到這一步了。”
查松年沒有說話,垂著眼眸,低著頭不知在沉思些什麼。
韓檢望著殿外刺眼的目光,想到了那日......
景元十九年,秋闈放榜之日的拜訪。
養拙亭中,秋風獵獵,查松年道出了當世之時“看似繁華昌盛,實則深幽難測”之語,嚇了韓檢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