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是大事,兩府內外上下忙碌不休。
賈蓉也忙,按例去衙門領春祭賞銀。
這春祭賞銀是朝廷賜給大周已故功臣之家的例行賞銀,包括太祖朝敕封的所有勳貴,只要不被奪爵抄家,每年都有。當然了,數額並不大。
因今年地震,並不在老地方禮部,而是轉到光祿寺庫房。一路輾轉到了光祿寺,他才領到手。
賞銀只有二兩,一頓酒都不夠。但這代表的意義不同,表示府上在皇帝心中有一席之地。康熙晚年春節給臣下賞賜“福”字,難道就值許多銀子?一個道理。
回到家中,賈珍正等的不耐煩,看見他就問:“怎麼去了一天?”
賈蓉忙賠笑著說了一遍經過,末了還道:“光祿寺的官兒都問起父親,還說多日不見,著實想念您呢。”
賈珍放下茶碗,冷哼一聲:“哪裡是想我,又到年關,想我的酒想我的戲呢。”一面說一面接過賈蓉遞過去的黃布囊,正是領回來的賞銀。
黃布囊上統一印著“皇恩永錫”四大大字,唯恐受賞的忘記皇家恩德。
大字角落蓋著禮部祠祭司的印記,另有一行小字“寧國公賈演榮國公賈源恩賜永遠春祭賞共二分,淨折銀若干兩,某年某月某日龍禁尉候補侍衛賈蓉當堂領訖,值年寺丞某某某”,硃筆畫押儼然。
賈珍道:“咱家雖說不等這幾兩銀子過年,多少也是皇上天恩,也要給西府老太太看過。雖說家裡哪怕一萬兩銀子也供得起,到底不如這個體面。老祖宗在地下臉上也光彩。”
賈蓉忙讚道:“老爺說的是。”
賈珍又滿臉感激地道:“咱們家還好。那些幾輩子精窮的官兒可不少,擎等著這春祭賞銀上供過年呢。這真真是皇恩浩大,想的周到。”
“是。”賈蓉還能說什麼?只能贊。
賈珍將布囊遞還給賈蓉,讓他捧著,領著人來到西府,給賈母看過這才將賞銀收好,等祭祀時呈上。
父子二人又將過年請吃酒的人員明細擬定,再與西府商量好,以免重複,這才算完。
正盯著小廝抬圍屏抹几案檢查金銀供品,一個小廝拿著稟帖並賬目來報:“黑山村的烏莊頭來了。”
要是賈瑞在此,一定知道這就是他聽說過的那個在當地以“有本事”聞名的烏老頭。
賈珍聽說是他心情不好,罵道:“這個老砍頭的今兒才來,倒是會挑日子。”
賈蓉接過稟帖,見上面寫著:“門下莊頭烏進孝叩請爺、奶奶萬福金安,並公子小姐金安。”
下面還有一行吉祥話:“新春大喜大福,榮貴平安,加官進爵,萬事如意。”
賈蓉唸了出來,賈珍一聽便笑了:“莊稼人倒有些意思。”顯然被逗樂了。
賈蓉忙跟著笑:“雖說不通文法,吉祥話兒說的倒好。”
稟帖還附著一張單子,展開來看,是今年的年貨,什麼鹿、狍子、野豬、各等白米什麼的。
看了明細,賈珍微微蹙眉,不甚滿意,命小廝道:“讓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