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八十五章 羅欽順的指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五章 羅欽順的指點 (1 / 2)

第八十五章 羅欽順的指點

就好像是儒學的規律,一般來說,儒家新學說出現,到沒落,頂多數代人傳承的事情。孔子之後,儒家八分。倒是數代之後,儒家孟荀為顯學。在兩漢之後,又為之一變。

一般是創始人傳立一門學說,弟子二代或者三代,就會發現問題,或者說傳著傳著就變味了。然後就需要有人做修訂或者改易的工作。一旦有人做了如此開創的工作,那麼這就成為另外一派了。

明代心學之傳承,由崇仁而白沙,而白沙到甘泉心學與陽明心學吧,就是這樣的。

只是理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不是一個學派,而是由北宋年間開始的學潮。不滿足從經書上尋求,改以義理解經,這模式以來,紛紛有無數大儒湧現,而這些觀點,最後在朱熹時代,一一收攏揚棄,成為朱熹與陸九淵兩派。但即便如此,在宋亡之後,理學遭受重大打擊,即便成為元代的官學,學術自我更新能力也不如宋代。所以終元一朝理學毛病依然一直存在,到了明代,太祖皇帝也面臨同樣問題,天下是打下來了,但是抬頭一看,滿地臊腥,乃不知漢家禮儀是為何物?於是太祖皇帝一意恢復漢家法度,在很多方面做了重大決策。而理學被抬高,作為漢家法度的代表,被抬高。成為官學。

而這也罷了。

靖難之變,更是加強了理學的地位。方孝儒之死,影響力之巨大。因為方孝儒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大儒之一。可以說他當時的影響力,要比而今的王畿大的多。方孝儒的學術觀點,這裡就不說。甚至方孝儒學術觀點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孝儒之死,令天下學子膽寒。雖然這不是文字獄,但也能讓天下人閉嘴,從永樂開始到正統前期,天下文人的領袖,就是三楊。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實。

因為從孔夫子那個時代開始,就是學不在官了。縱然有官學,但是天下第一流的儒臣,一般不是當政者,就算是,也是曾經的當政者,而今已經不在位了。而在這個時代,似乎天下儒學修養最厲害的,就是內閣那幾個人。可見方孝儒之死,給儒學帶來何等打擊,說斷了大明文脈,也不會過。

而成祖似乎也明白這一點,他修行了很多程朱理學的書,號稱《聖學心法》這些書裡面的內容,不過是程朱理學書籍合併在一起,書的質量很好,據說用白棉紙,開張很大,質量當時是最好的。但是對理學內部衝突與矛盾,沒有一點改變,只是更加加重了朱熹在政治上的地位。

本來處在衰落期的學問,就這樣再次推上聖壇。就是不肯讓理學好好去死。

等大明前期的專制過去,在成化年間,很多大臣都開始了對理學的反對,才掀起了民間學術對理學的背馳。這才是學術本來的正規,出現王陽明為首,一系列反對理學的大學者,羅欽順就是這一批學者之中的一個。

只是建設總比破壞難,羅欽順可以給理學挑出無數問題,可以將王陽明挑出無數毛病,但是他自己對於建立起套體系完整,層次分明的學說你,卻是無能為力的。

而對周夢臣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羅欽順是第一個看出周夢臣學說的潛力,周夢臣的學說,是以氣本論立論,也就是物質第一性立論,之後的一切都是從這一點出發,與王陽明以心即理,作為立論開始相差不大。可以做到以一貫之,勝過朱熹理學之中的支離之病,也就是什麼都看法,但是聚攏在一起,卻有些牽強。

第二,周夢臣學問,有完整的實踐手段,也就是科學方法論,不管是用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還是對於很多事務的分析上,都有獨到之處。也沒有心學所謂的逃禪空談之病。

而且羅欽順也在周夢臣的學說之中感受到了新東西。他一時間半會也說不清楚這個新東西是什麼。但是他很清楚一件事情,周夢臣學說之中某些東西,似乎已經擺脫了北宋以來,理學興起,以義理解經義的學潮。只是這新東西是什麼,他一時間也品不出來。甚至這可能是儒學的發展的新方向。

而今周夢臣一時間被心學門人壓著,今後也定然能有大行於天下的那一天。畢竟,講學與辯駁,固然是學術傳播的方法,但並不是學術傳播的本質,學術傳播的本質,還是學術本身要內容自洽。要有東西。

在羅欽順看來,他日代理學而起的,說不定,就是周夢臣的氣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