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南洋已經形成了很多豪強勢力,但是不管怎麼說,南洋還是有朝廷的。
如果完全不管,海外領地很有可能變成獨立王國。
但是這一切都做了,都是需要錢的。
萬曆也承認,海外擴張給朝廷帶來了收益,否則大明財政不會有近兩億兩之多。然而,面對龐大的開支,這兩億兩也不夠用。
維持這種投入,就必須從其他方面搞錢。
就如周夢臣當初那樣搞國債。
但是情況不一樣了。
當年周夢臣搞國債,周夢臣隨時有賴賬的實力。但是而今萬曆就不一樣了,經過周夢臣的折騰之後,皇帝的權力是在縮小的。而與此同時,各方面對內閣滲透是加大的。
萬曆一不小心就能搞成債臺高築了。
而且以大明朝廷的財政結餘,是完全還不起錢的。因為花錢只會越來越過癮,根本留不下來錢。
這就代表著萬曆手中權力的喪失。
金錢的使用,也是一種權力。
嘉靖在的時候,嘉靖是可以翻臉抄家,來賴賬。而萬曆而今看似強勢的。但是萬曆是合理利用了周夢臣留下來的制度。超越制度的力量,萬曆皇帝手中也沒有多少。
面對這種國弱而民強趨勢,萬曆有一種無力之感。
萬曆作為皇權的代表,面對資產階級的崛起,這種無力之感,是歷史的必然。這也是萬曆還是比較有能力的,事先洞見了這種趨勢。
周夢臣說道:“陛下以為天下乃一人之天下,還是天下人之天下?”
萬曆一時間摸不準周夢臣想說什麼?他沉吟片刻說道:“自然是天下人之天下?”
周夢臣說道:“古人云,以一人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陛下以為對,還是錯?”
萬曆說道:“應該是對的。”
這一句話,出於《大寶箴》也算是明代皇帝教材之一。
周夢臣說道:“陛下,而今身居九重,覺得以一人之力治得了天下嗎?”
萬曆皇帝思忖好一長一段時間,說道:“治不了。”
周夢臣說道:“這也是微臣變法的初衷。微臣變法,以公天下為第一。陛下似乎沒有察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覺,如果陛下以天下為己物,那面對如此局面,你只覺得處處不舒服,甚至失去了對朝廷的控制。而陛下以天下乃是天下人之人,官家不過為天下人守此物,則不會有今日之想法。而且,國債是內閣的。與陛下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