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三十二章 第二屆國事大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二章 第二屆國事大會 (2 / 3)

自然是不能的。

他們如果能聯絡起來,早就聯絡起來。要知道嘉靖當初對付他們,可比周夢臣過分多了。

而且周夢臣對這些人的想法,也瞭如指掌。在他們看來,而今大明強盛,沒有外患。日子一日好過一日,最好這樣的日子,永遠過下去,周夢臣所做所為簡直是庸人自擾。

只是周夢臣很明白,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大明第一次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就要來了。

只是這些人根本不理解經濟危機這個概念。

這幾年來,大明蒸汽機的普及,各種商品的生產數量節節攀升。最典型就是布匹了,而今從松江到蘇州吳淞江兩岸,幾乎全部是作坊。

無數布匹從這裡生產出來,一部分到了海外,一大部分在國內銷售。也是因為國內棉花不足,即便是江北開闢出來大片大片的棉田,依然不夠。天竺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進入國內。

如此一來,周夢臣,不,或者大明很多人還沒有感覺,天竺棉紡業已經在摧毀的七七八八了。

也是這年頭海運是有瓶頸的,天竺才沒有出大亂子。同樣的原因,大明海外市場終究是有限的。所以承受商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各種原因堆積之下,生產過剩的問題,很容易爆發出來了。

周夢臣的改革,一方面為大明工業化掃清楚障礙,同樣也是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為這些作坊提供新的市場。

這些話,周夢臣其實已經有幾個大商賈,與周夢臣徒子徒孫們說過了。前文也說過,整個工業化過程之中,周夢臣並沒有為自己多撈錢。周家的產業,主要是在北京收房租。而周夢臣的弟子們,卻在其中賺了不少,其中最多的就是殷家。

除卻殷家之外,還有很多人。

甚至在大明商業圈裡,也能稱上一派了。或許比不上晉商,徽商這些老牌商幫,但卻也有幾分底氣了。由他們出面,周夢臣也團結了相當一大批商業資本。

這也是周夢臣敢公然做這些事情的原因。

只是,這些事情不能在這個場合說。

周夢臣說道:“鄒大人此言差矣。要與民休息,首先要的是讓百姓心安。有恆產則有恆心。而今天下是什麼樣子,鄒大人是真不知道嗎?”

“黃冊不堪為用,上面的數字,還是永樂朝的。朝廷卻按照黃冊徵收賦稅,每年都有數層賦稅是收不上來的。嘉靖四十二年到而今五年之間。平均每年不得不豁免的賦稅,已經有五六百萬石之多。十年之間,到達千萬石,不成問題,這還是在這個數字不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

“田賦乃是國家之根基,百姓乃是國家之赤子。天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百姓無力承擔賦稅,而且越來越大。是本朝的賦稅多嗎?”

“太祖定額,大明賦稅數百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動,何故洪武永樂朝,百姓積極完糧,而今卻屢徵不出。乃至於自殺,逃亡者?”

“這是國本,不得不重。”

周夢臣目光掃過所有人,目光銳利之極,似乎看透了很多人的人心。

鄒應龍也有一些不自然。

他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